今夏第4轮热浪袭来桑拿天仍将持续
2010-08-05 09:51:04 · 26次点击
华商网-华商报讯(记者张莉)进入8月以来,由于天气闷热湿度大,“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屡有发生,本来3日到4日预报有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可是雨却没有来,未来三四天“桑拿天”还将持续。 北郊大雨南郊艳阳天阵雨降温效果差
“我们这边下雨了,暴雨呢!”昨日下午,西安北郊一名市民打来电话通报雨情,可是南郊这边天空晴朗,太阳高照。
省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贺皓说,从7月25日至8月3日,西安平均相对湿度一直在55%到70%之间,最大相对湿度接近100%,加上最高气温持续在33℃以上,是典型的“桑拿天”。
昨天下午,全省有27个地方最高气温在35℃以上,其中有4个地方最高气温突破了38℃,主要出现在安康和商洛,全省最高气温出现在安康的白河,达到39℃。为此,昨天上午陕西省气象局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西安、渭南、安康东部、商洛南部最高温度将达到37℃以上。高温天气又回来了。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梁生俊说,原先从气象资料分析,3日到5日我省会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可是关中东部及陕南东部都没下,天气持续闷热。今天我省局地会有阵雨或雷阵雨,但仍不能缓解暑热。8日以后我省有望出现降水天气过程。
第四轮热浪刚开始立秋后还有“秋老虎”
从8月3日开始,今夏第四轮热浪才刚刚拉开序幕。盘点今夏的高温天气,第一轮热浪出现在6月14日至25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22日,为38.7℃;第二轮热浪出现在7月5日至7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6日,为39.5℃;第三轮热浪出现在7月27日至31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31日,为37.9℃。8月3日,西安最高气温36.5℃,昨天最高37.5℃,已连续两天高温天气,根据预报,今明两天,高温还将持续。
8月7日就立秋了,在暑热中煎熬的人们盼望着立秋能给人们带来凉意。但是秋后还有一伏,而且每年立秋之后我省会有“秋老虎”天气。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方建刚说,从气候背景来看,我省8月还是比较热的,也是关中、陕南伏旱的多发时段,伏天热是正常的气候现象。立秋后虽然会有“秋老虎”,但是日温差会逐渐加大,用人们通常的说法就是“有早晚了”。
高温危险 西安中暑死亡病例频发
记者走访7家医院,中暑死亡已达10人,其中有一位百岁老人
昨日,记者在长安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等7家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近10多天的高温天气,因中暑或其他疾病诱发急性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的病例已达10人。
长安医院急诊科主任刘雅东称,该医院接诊的病例中,因高温猝死的5人,多为青壮年及老年人。“在工作过程中重症中暑的,今年已有近10例,这个数字在往年从没有达到过……”刘雅东说,近几天一直高温高湿、早晚温差特别小,非常不利于人体正常的机体代谢。
西京医院急诊科主任尹文表示,该院目前接诊9例中暑病例,2人死亡,所有病例都是25至40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尹文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中暑几率较高,高温会造成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脏器衰竭、消化道出血等病症,导致死亡。“建议各个工厂注意厂内的通风、降温措施,保障工人的休息时间,避免高温作业。”
交大二附院近10天来接诊的因高温猝死的病例有3例,且均为老年人,年龄最大的老人已有101岁。实习记者丁宁本报记者杜俊岭实习生何晓凤
高温提醒 “桑拿天”应防急性并发症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更需防暑降温
昨日,唐都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孙涛介绍,高温高湿天气导致多类疾病突发急性并发症,市民需做好防暑措施。“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最易因高温天气诱发急性并发症。”孙涛表示,高血压易并发脑出血等意外情况,一直在进行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则多会因高温导致心脏功能衰竭,糖尿病人也会因高温大量脱水导致猝死。此外,曾被烧伤或受过严重外伤的患者,汗腺是被破坏的,散热功能差,也易中暑。
各类慢性疾病患者在“桑拿天”一定要注意避暑,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家里通风条件不好,室内温度较高,则容易因中暑引发猝死。“高血压的病人一定要注意时常监测与控制血压,饮食要低盐低脂,多吃清淡食物。”孙涛说,长期在高温下作业的人群一定要注意休息,喝淡盐水,而在室内工作的人,长时间吹空调,饮食、休息不注意等都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感染各类疾病。此外,急性肠道感染、痢疾等最易在夏季反复发作,病情严重会引起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在高温天气下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隔夜食物,冷饮不能过量。实习记者丁宁本报记者杜俊岭实习生何晓凤
高温防病 警惕腮腺炎喝板蓝根可预防
夏季高温是各种流行病毒易发期,而最让家长担心的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zha,音同“诈”)腮,俗称“猪头疯”、“蛤蟆瘟”、“对耳风”等,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西安市柏树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李茂林介绍,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张口或咀嚼时感到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咽炎、舌炎、食欲异常、恶心与呕吐等症状,而每年的5月~8月份和11月~次年元月份是该病高发期。2~14岁儿童是最易患病群体,其易感染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从未患过此病的成年人在接触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后,也有感染的可能。
李茂林说,流行性腮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发现病情患者应立即就医,且需与健康人隔离生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睾丸炎、脑炎、听神经受损、胰腺炎、肾炎、心肌炎及乳腺炎等并发病症。民间有用仙人掌碎膏和蛋清自己治疗该病,但此方法只对个别人有用,大多数患者需要就医,发现病情后及时就医,一般2周左右就可治愈,且大多数人患过一次后就终身免疫。
对于如何预防,李茂林建议除了注射疫苗、不跟患病者接触外,还可服用板蓝根等抗病毒剂预防。
本报记者李治燕实习生崔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