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区渭南河谷今明或超40℃
2010-07-29 09:28:27 · 32次点击
昨日下午3时,西安小寨街头,一位穿着时尚清凉的女孩,不停用手机屏幕观看自己的装扮,时刻注意妆容。本报记者赵彬 摄影报道
今起进入中伏,今夏第三轮热浪侵袭我省。昨日省气象台召开发布会,通报27日至30日我省将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今明两天我省关中东部局地最高气温或将突破40℃。
全年最热今天开始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梁生俊介绍,受大陆暖高压影响,从27日到30日我省大部分地方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湿热天气,而陕北、关中、陕南东部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可达36℃到38℃,今明两天关中东部局地最高气温或将达到40℃以上,如西安城区、渭南河谷等地。整个西安市的今明平均最高气温分别达到37℃、38℃。
省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高红燕介绍,入夏以来我省已经历了两轮高温天气,第一轮高温天气发生在6月14日至25日,持续时间较长;第二轮高温天气出现在7月5日至6日,持续时间较短。近日出现的高温天气是入夏以来的第三轮热浪过程,从27日开始,我省的气温就一路攀升,湿度大,会让人们明显感觉到湿热。
今天是中伏的第一天,中伏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而高温高湿正是伏天的天气特点。27日上午10时,省气象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当天我省有12个县市的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除山区外,其余县市最高气温也都达到了30℃以上。昨天上午11时,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下午5时西安最高气温达到了36.3℃。截至下午5时,全省有23个县市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
近两天,西安白天最高气温35℃以上,晚上气温也在26℃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在50%以上,加上风力很小,让人感觉像是罩在蒸笼里“蒸桑拿”,感觉很不舒服。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引发中暑疾病。
注意预防“热射病”
梁生俊说,此次高温过程范围广、时间长,加上湿度大,容易引发疫情、疾病,前期暴雨受灾地区应做好灾后疫情防范工作。
高红燕提醒,在高温湿热的天气下,市民还要注意预防“热射病”。“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疾病。这是因为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导致排汗不畅,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患者会出现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
近日高温持续,市民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应马上注意降温,或及时就诊。尤其是高温下在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本报记者张莉
医生提醒 空调不要开启过长
本报讯(记者李琳)面对蒸笼般的高温天,市民应该如何做好防护?西安市第九医院医务科长吴周虎介绍说,最近由于天气炎热,该院心脑血管患者扎堆,病房里都住不下。如果出现40℃以上的高温,心脑血管患者病情加剧的将更多。
高温天气还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等症状,医生建议大家外出可随身携带一些仁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高温环境下减少运动,多饮水,适当多吃些清凉消暑的食品。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要定期测量血压。
那么,高温天气一直“闷”在空调房内是不是就舒服了呢?吴周虎介绍说,一直闷在空调房中会导致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使得代谢废物排泄不出来,影响人体和外界的交换,体内的热量发散不出来,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还是要适当地受点热。注意空调房的通风,一般开启空调不要时间过长,温度不要过低,与室外的温度差不要超过7~8℃,尤其是老、幼、弱人群更要注意,及时掌握时间和温度。
有关专家 高温立法并不现实
“高温条件下,劳动者作业所付出的体力与精力比平时都会多很多,建议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劳动者权益。”未来几日,我省气温将突破40℃,不少劳动者呼吁高温立法。
西北政法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谢德成教授认为,为高温立法有点不现实,但政府可以通过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用人单位应该采取轮休、提高降温费、加强劳动保护等措施来保障劳动者权益。
据悉,1960年7月1日由国家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但该条例未明确规定气温达到多少摄氏度可以停工,哪些工种应该停工或采取什么措施等。
2007年,国家发布《通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应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由于仅是通知,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支持,不少省份并无相关细则。
而我省也在1995年,由原省劳动厅下发通知,规定防暑降温费标准为: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天调至2元;其他工人(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每人每天调至1.2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每人每天调至1元。本报记者周艳涛
防暑指南:
1.请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