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多地连续降雨蛇出没 半月内50多人遭蛇咬
2010-07-27 09:31:03 · 25次点击
商洛的张女士在拾柴火时被蛇咬伤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董国梁 摄
用于治疗蛇毒的血清
昨日,长安区一农妇去自家院墙外抱柴火,却被毒蛇咬伤。据了解,连续降雨给蛇类出没提供了气候条件,最近一段时间,前往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蛇伤患者比平时多了一倍。
59岁的王凤英是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办藏驾庄村人。昨日上午7时许,她准备做早饭,来到自家院墙外的柴火垛上抱柴火,突然觉得左手中指被扎了一下,“我以为是被蝎子蜇了!”昨日,在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输液的王凤英说,当时手指有两个很小的牙印,揉了一下伤口,竟然流血了,于是她搬开装柴火的袋子,看到一条手腕粗的蛇盘在地上。
王凤英意识到是被蛇咬了,赶紧跑到村卫生室,卫生室的医生却告知她,没办法治疗。“手背肿得老高,我吓得手忙脚乱。”王凤英说,在乡亲们的建议下,她先是用布条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立即坐车赶到省人民医院。
昨日上午,来自山西临汾54岁的吕华宝在省人民医院已治疗了3天了。他说,7月21日晚9时,在锁大门时,锁子掉在了地上。当他弯腰捡锁时,手刚伸下去,就感觉左手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低头一看,一条30厘米长红色花蛇正在地上缓慢地爬行。“我们那儿蛇不多,平时根本就不常见。”吕华宝说,当晚,他去当地县医院,花了1000多元钱没治好,这才转到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昨日,据主治医生介绍,吕的肝脏受到了损伤,但是目前病情已稳定,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出院。
昨日,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住院医师刘建敏说,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会随着蛇类出没的季节而有所变化,一般会集中在每年的5月到10月。他说,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省内外多处地方连续降雨,接诊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也比平时多一些,“半个月有50多例患者吧,这个数字大概比平时多一倍。”
据了解,陕西省人民医院是省内唯一一个专业治疗和库存抗蝮蛇毒血清的医院。“目前,医院库存的抗蝮蛇毒血清完全能够保证使用。”刘建敏说。
我省以蝮蛇居多
昨日,记者分别和西安市野生动物保护站、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联系,得知目前省内对蛇类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并不多。记者随后采访国内蛇类研究专家、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科科长王小平。据他介绍,在北方活动的蛇类主要是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和岩栖蝮,岩栖蝮更多些,前者毒性不大,后者比较厉害。而秦岭山麓下的毒蛇多以蝮蛇居多,有一定的毒性。
-小资料
蝮蛇: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有黑斑。常栖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溪沟乱石堆下或草丛中,低于10℃时蝮蛇几乎不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钻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蝮蛇类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
为啥雨后多见蛇
王小平说,蛇类一般生活在洞穴里,连续下雨,洞穴里比较潮湿闷热,蛇待不住,就会在早上和晚上跑出来活动,这就是为什么连续下雨后人们更容易见到蛇的原因。
毒蛇追来怎么办
在野外活动时,若遇到毒蛇追来怎么办?王小平说,这时,千万不要沿直线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线跑开,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如果正面遇到毒蛇,可以站在原地不动保持静止,面向着蛇,注视它的来势,向左右躲避,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不能转着掉头,可设法躲到蛇的后面。
乱石堆尽量少去
“蝮蛇类喜欢在石头多些的地方活动,草丛、水面等地虎斑颈槽类的蛇较多。”他说,小水塘、乱石堆里尽量少去。蛇喜欢吃鼠类,鼠类多的地方也要少去。另外,他建议野外探险或户外活动经过草丛时,应该用棍子或树枝在前面敲打,这样的话,蛇类一般都会被吓走。
被咬后这样急救
王小平说,若是被岩栖蝮咬伤,伤口会肿,伴随着皮下出血,这时,紧急措施就是包扎住伤口,忍住疼,用烟头去烫伤口,“蛇毒是一种蛋白质,温度达到80℃以上,蛋白质就会转变,毒性就没有了,这是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最直接、最快速的解决办法。”
此外,还可以这样现场急救:
1.咬伤后不要剧烈奔跑,以减慢人体对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减轻全身反应。
2.再看能否辨清蛇的种类,在伤口处把蛇毒往外挤,也可通过拔火罐或用嘴吸排毒,但用嘴吸之前应确定口腔黏膜完整。
3.用绳子系在被蛇咬伤的伤口上端,松紧度仅阻断淋巴静脉回流、不影响动脉供应,并尽快送医院。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卿荣波 实习记者赵瑞利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