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人担心部分于右任作品被掉包 欲参加通报会遭拒绝
2010-07-06 10:00:57 · 20次点击
咸阳人卓登1986年捐赠于右任作品时的情形。新华社发
24年前捐出的122件于右任书法作品今何在?在捐赠人卓登一再追问和媒体曝光下,陕西省咸阳市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调查情况(本报4日曾报道)。但这次调查情况通报在一些关键性事实上语焉不详,且对记者的提问不予回应,由此招致公众更多质疑。围绕于右任书法作品“捐赠后失踪”事件,记者对调查组进行了采访。
焦点1 “自查”能否“自证清白”
咸阳市政协调查组称,调查组以公安为主,政协主要是配合警方调查。当地有干部提议,成立新的调查组,将咸阳市政协人员排除在外。
据捐赠人卓登介绍,1986年,他将其父遗留的122件于右任书法作品捐赠给咸阳市政协。从1999年开始,卓登一直要求查看这批文物,结果发现“去向不明”。
咸阳市政协秘书长田晓东3日通报说,市政协和市公安局成立的联合调查组证实,卓登捐赠的书法作品流向如下:一是1992年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合举办于右任书法作品巡展后,具体负责巡展的崔德志2001年将其中的78件移交三原县博物馆保存,另24件由其与巡展工作人员张爱丽保管;二是卓登本人1988年曾领走于右任等人书法作品10件;三是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1991年从咸阳市政协借走6件至9件。
对于调查组的情况通报,卓登和一些干部群众质疑:咸阳市政协应当是主要被调查对象,但现在政协干部却成了调查组成员,而且调查组组长由市政协一位副主席兼任,调查好像完全由市政协主导,权威性不足,公正性存疑。
咸阳市政协调查组回应称,调查组以公安为主,政协主要是配合警方。目前只是初步调查,不是最后结果。一位参与调查的咸阳市公安局警官也承认:“按照办案程序,目前公安机关仍处在调查中。现在有些事情还没查清!”
当地有干部提议,成立新的调查组,将市政协人员排除在外,除吸收公安、纪检、检察等部门外,还应吸收捐赠人和媒体、公众代表。
焦点2 “被保管”的细节为何不公布
新闻发布会没有展示已查实的作品,也没有说清楚这些作品“被保管”、“被借走”的过程和细节。
调查组称,“另24件由崔德志与原巡展工作人员张爱丽保管”“某学会从咸阳市政协借走于右任等人书法作品6件至9件”。这种“保管”和“借走”的措辞,也引发质疑。
调查组成员、咸阳市公安局警官耿向东说:“警方通过调查得知,当年崔德志具体负责政协主办的于右任书法作品巡展,但巡展结束后政协欠他3万元经费,一直没有结算,最终政协同意部分作品由崔德志和张爱丽保管,等经费还清后再交还。”
对于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借走的作品下落,警方表示仍在核实之中。该学会老同志、当事人武建吉说:“这是学会第一届会长范明时期的事,学会确实借了作品用于展览,但时间是在1988年,而不是调查组说的1991年。”
同时,新闻发布会只是通报了122件书法作品的流向,没有向公众和卓登本人展示已查实的作品,也没有说清楚这些作品“被保管”、“被借走”的过程和细节。
为此,卓登说:“我很担心捐赠的书法作品被‘掉包’。因为我在追查文物下落的过程中,已经有干部说‘你捐的是赝品,要也没用’的话!”
当地一些干部群众也不解地说,如果捐赠人不追查文物下落,这些文物很可能永远“被保管”和“被借走”。针对上述质疑,田晓东表示,市政协将根据最终的调查情况,按性质对相关责任人员启动责任追究。
焦点3 到底有多少于右任作品
卓登捐赠于右任作品仅一个月后,捐赠的122件书法作品就变成了118幅。
陕西省文物局干部胡林贵认为,捐赠给政府的作品为何长期“保管”在私人手里,作品的件数为什么不一致,回收的捐赠作品是否被“掉包”等。对这些质疑,调查组表示对作品的真伪识别存在一定难度,这需要权威部门的鉴定,但是卓登当初捐赠时并没有进行鉴定,所以调查真相还需要时间和寻找证据支持。
记者查阅1986年《关于解决卓登一家转为城市户口的报告》,上写“卓登将于右任先生墨迹118幅和部分珍贵文物捐给国家……”这说明,卓登捐赠仅一个月后,122件书法作品就变成了118幅,那么另外4件去哪里了呢?调查组称,警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目前正侦查中。
田晓东说,外界所说的“122件于右任书法作品”有误,应该是“于右任等人的122件书画作品”。
卓登当年捐赠于右任作品时的情形(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4年前捐出的122件于右任书法作品今何在?在捐赠人卓登一再追问和媒体曝光下,陕西省咸阳市3日举行发布会通报调查情况。但通报在一些关键性事实上语焉不详,且对记者提问不予回应,由此招致公众更多质疑。
据捐赠人卓登介绍,当初并不是他主动捐赠,而是市里领导动员他将于右任作品捐赠给咸阳市政协。 >>捐赠人 咸阳市领导动员捐作品
据卓登介绍,他原是陕西咸阳泾阳县云阳镇农民,其父卓敬亭生前保留了一批于右任的书法作品。1986年6月,他将其父遗留的122件于右任书法作品捐赠给咸阳市政协。
对于捐赠原因,卓登说,当初并非他主动捐赠,而是咸阳市有关领导听说他家有这些宝贝后,主动来动员他将于右任作品捐赠给咸阳市政协。他当时坚决不同意,但后来做思想工作的人一拨接一拨,他担心不捐赠会出现什么意外。再加上知道这件事的人越来越多,他担心这些作品放在家里不安全,所以就捐了。捐赠时,开始是写将书法作品存在市政协,后来他们又开始做思想工作,就把“存”字改成了“捐”。
次年,咸阳市为他一家5口办理了“农转非”户口,并增补他为市政协委员。
>>质疑 政协参与调查能否自证清白
7月3日,咸阳市政协和市公安局成立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调查情况。但卓登和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咸阳市政协难以自证清白。调查组回应称,调查组以公安为主,政协是配合警方调查。一位参与调查的警官承认:“目前公安机关仍处在进一步调查中,有些事情还没查清。”
事件还没水落石出,咸阳市政协就宣布“查清了作品流向,没有被私分”,这样的自证清白不能取信于人。
此外,122件作品捐赠后脱离受捐赠单位20多年,市政协及相关公职人员应负什么责任?作品是被“外借”还是被“私分”?是“暂时保管”还是“私人收藏”?调查组称,“24件由崔德志与张爱丽保管”“某学会借走6至9件”,这种措辞引发公众质疑。
咸阳市公安局警官耿向东说:“当年崔德志负责政协主办的于右任书法作品巡展,巡展结束后政协欠他3万元经费,一直没结算,最终政协同意部分作品由崔德志和张爱丽保管,等经费还清后再交还。”
此外,调查组只通报了作品流向,没有展示已查实的作品,也没有说清楚这些作品“被保管”“被借走”的过程和细节。卓登说:“我担心作品被掉包。我在追查文物下落时,已有干部说‘你捐的是赝品,要也没用’的话。”
为何不让捐赠人现场参加通报会
听说3日调查组要召开通报会,卓登早早来到会场,但被调查组人员劝离。
卓登说:“不知调查组为何不让我参加通报会,通报会对作品去向没讲清,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这些文物保存现状也没交代,不知道有人想掩盖什么。”
陕西省文物局干部胡林贵说,“查明”作品流向并不等于还原事件真相,比如回收的捐赠作品是否被掉包等。对此,调查组称,对作品真伪识别存在难度,需要权威部门鉴定,但卓登捐赠时没有鉴定,调查真相还需时间和寻找证据支持。
1986年《关于解决卓登一家转为城市户口的报告》里说:“卓登同志将于右任先生墨迹118幅和部分珍贵文物捐给国家……”这句话显示,卓登捐赠仅一个月后,捐赠的122幅作品就变成了118幅,那4幅哪儿去了?调查组称,警方对此正在侦查中。
咸阳市政协秘书长田晓东说,外界所说的“卓登捐122件于右任书法作品”有误,应是“于右任等人的122件书画作品”。卓登捐赠的清单显示,他所捐书画作品中97件有于右任字样的条款,25件没有“于右任”字样,其中写明“刘海天书”的4件、“公石书”2件、“无款”9件、“无名画”7张,还有未指名的“中画对联一副3件”。
>>专家建议 珍贵文物应捐专业收藏单位
对于于右任作品丢失事件,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提出两点疑问和一点建议。
杨团说,她的第一个疑问是受捐赠单位为何将珍贵文物用两种方式保存,一是交给博物馆70多件,一是由工作人员保存20多件。难道他们不懂得这么做有贪污文物之嫌吗?二是卓登捐赠后,全家五口转为城市户口,这在现在都很难办到,而当年他在捐赠完成后都办到了。此外,卓登捐赠后,又从受捐单位领走了几件作品,捐赠给国家的文物怎么可以这样进进出出?她怀疑这不是纯粹的文物捐赠,捐赠者捐赠这批文物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当时情况下的不得已之举,这其中可能有交易。
杨团建议,珍贵文物应该直接捐给专业的文物收藏单位,只有这样的单位才懂得珍贵文物的价值和妥善保存。(据央视《东方时空》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