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路拆迁前保持通行 揭秘背后财富传奇
2010-05-10 10:02:20 · 56次点击
康复路改造后,张华烈士纪念碑将保留,并与商铺分开
昨日,康复路市场内,个别商户偷偷销售库存商品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邓小卫 摄
8日,在康复路市场,7岁的小兔子趴在爸爸肩膀上,他是在这里长大的新一代
昨日的康复路人车仍旧川流不息,但是速度和密度已经明显降了下来。繁华了26年的康复路,在停业之后,呈现出来的是另外一种景象。
偷着摆摊一上午卖了千把元
昨日上午7时许,康复路市场管理人员在新城警方和城管的配合下,按照之前计划,将市场南北两个大门封闭,市场内除了收拾摊位架子的商户,很少见到市民和经营者。
但昌安商厦、康海商城、水仙商业楼等13个招商楼,有门朝向康复路,却不属于康复路市场,“我们这儿正常营业,但是几乎没人来。”昌安商厦内一商户说。考虑到这些招商楼的生意,上午11时许,康复路北门开始有序的放人。
中午12时,记者在北门口的十管区看到,来自安徽的李师傅将卷帘门开了三分之一,地上摆着几双断码的女鞋,他站在门口,小声地和顾客讨价还价。几分钟后,一双报价30元的女式长筒靴,以15元成交。“比进货价还低,”李师傅说,他也知道不能摆了,但早上还想再卖点,只好偷偷地开门,市场上的人来检查了,就关闭,等检查的一走,再开点门。
记者在这个摊位前观察了约10分钟,发现还有从外地来的人买鞋,甚至有人钻进卷帘门里面,把门关上,买好鞋再出来。李师傅说,就这样,一上午还卖了千把元。
下午2时,记者再次经过这里时,李师傅的门面已经完全关闭了。
外围巷道还有商户忙着甩货
昨日,伴随着康复路市场停业,更多的人拥挤到康复路交易市场外围东侧和丹尼尔商城外围西侧的巷道里去,这里有部分康复路市场内的商户甩货,“能甩多少是多少,”和前两天不同的是,昨日的甩货,除了价格上更低之外,很多商户的声音都沙哑了,“喊了两天,有些喊不动了”。
记者在市场内看到,市场中后排部分通道已经被焊住了。市场内除了人群南北流动外,三轮车也进来了,但拉的更多的是货架。
昨日中午1时许,新城区区长李德文前往康复路市场查看市场停业情况,要求一定要确保市场的安全,还要避免商户回潮。
据康复路市场负责人介绍,虽然市场关闭了,但是具体的拆迁时间还没有确定,在拆迁之前,康复路会保持通行的功能,将长乐西路和长缨西路连接起来。
本报记者 卿荣波
财富传奇
40元起家 26年创百万财富
作为西北部最繁华的批发市场,26年间,康复路让太多人实现了财富梦想,也创造了太多的财富传奇。从40元钱本钱、一毛钱利润开始,如今已积攒至少百万资产的杨姐,无疑成为财富传奇之一。
和老公拌嘴之后康复路附近摆地摊
杨姐是西安市东郊人,55岁的她坚持不让提全名。说起她的财富传奇,杨姐笑了笑:“这不是什么传奇,最多是比别人多一些经历。”
1984年春节过后,一次和老公拌嘴后,29岁的杨姐揣着积攒的40元钱,由一个熟人带着,骑自行车前往康复路西边不远处的天桥上,没有工作的她想在这里找找商机。“我去火车站前面的解放商场内批发了两包老爷衫,9毛钱一件,我一次批发了20件,在天桥上摆地摊时,一个甘肃人过来问卖多少钱,我说1元,他问还有多少,我说挺多的,就让他押了50元钱,我立即去商场又拿了几包。”短短的时间,杨姐就卖掉了30多包老爷衫。那天她赚了30多元钱,顶她老公在服装厂一个月的工资了,“我花了两毛五买了一碗凉皮吃了,回家的路上,整个人底气都是足的。”
第二天,杨姐又来了,还是以一毛钱的利润卖老爷衫,这天,她又赚了20多元钱。第三天更多些,赚了70多元钱。
迁入康复路市场常独自去外地进货
在天桥上待了大半年,1984年9月,由于已经影响了交通,杨姐和其他人一起迁入康复路市场。“一人划分了一米长的一块场地,还不要租金。那时候,康复路市场内只有七八十户商户。”“我从西安各个商场搜集库存产品拿过来批发,经常去的就是西郊的火烧壁,那里的仓库里有很多围巾,”杨姐说,那时候的东西在康复路里面特别好卖,帽子、手套等,不管是什么库存物品,只要拿到康复路市场里面,肯定一会儿就卖完了。“主要是以低价吸引顾客。”杨姐总结说。
杨姐经常独自去外地进货,“常熟的棉衣,保定的红衬衫,广东新塘镇的牛仔裤……哪里东西便宜,我就去哪里”。上世纪80年代末,货运还不是很方便,在外地进完货后,杨姐总是站在路边,等待回西安的货车,“我写个牌子举着,要是有司机愿意帮忙拉货,我就管吃管喝,再给点钱,有时车也不好挡,要在路边的小旅社住四五天才能等上车”,货包太大,女人根本就背不动,在外地,老板还能帮个忙,回到西安后,只能将货包拆分,一件件往摊子上拉。
26年创百万财富“踏实”“薄利”是法宝
后来,工商所进驻康复路市场,每月开始收取摊位费。杨姐在康复路市场南头的一管区盘了一个摊位,上世纪90年代,她的摊位数增加到两个。经过20多年的打拼,到2008年,她的财富积累已经到了百万以上,从最初的40元钱起步,26年她的财富增长2.5万倍。“我年龄大了,两年前就把摊位转租给了别人。”谈到成功的经验,杨姐说,其实就是“一分钱的利润”,此外,最重要的是要踏实、吃苦耐劳,“千万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康复路市场所副所长刘沛说,作为马路市场的康复路,最初那阵环境特别差,但在这种情况下,康复路的确缔造了很多财富传奇,“这些传奇的缔造,都和坚持分不开”。
本报记者 卿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