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被定为资源枯竭城市 中央财政给予资金支持
2010-03-04 09:32:10 · 28次点击
本报铜川讯(记者 王卫平)近日,国务院确定了32个资源枯竭城市,铜川市名列其中。今后,中央财政将给予这些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目前,铜川经济转型正在有序进行中。
建国后铜川贡献煤炭5亿吨
早在秦汉时期,铜川便开始了采煤活动,近代大规模开采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建国以来,铜川已累计向国家提供煤炭约5亿吨,上缴税金约25亿元。
随着长年累月的开采,铜川的煤炭资源大部分已被取走,许多国有大型煤矿相继破产。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也给铜川带来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压力大等诸多突出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
国务院认定铜川资源枯竭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铜川市发改委报请省政府,再由省政府报国家发改委,近日经国务院确定,铜川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据了解,此次确定的是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32个,第一批确定的城市有12个。
国务院要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并强调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要求资源枯竭城市要抓紧制定、完善转型规划,提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转型思路和发展重点,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用好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为保增长、促协调,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铜川经济转型正在进行中
近年来,铜川市一直在探索经济转型的相关问题。2002年,编制了《铜川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2003年,又制定并启动了《铜川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施方案》及各重点领域的转型实施方案。
目前,铜川已发展起来多种新型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全市水泥、电解铝、煤炭三大产业完成产值11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7.2%。此外,旅游业、装备制造业等异军突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