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六大举措促增收
2010-03-04 09:28:52 · 34次点击
本网讯 暨两会后,旬阳县出台六大举措,确保农民增收。
一是培育主导产业。继续依托旬阳的资源禀赋、产业格局和发展基础,坚持“强烟、扩桑、优姜、壮畜、兴林、稳粮”的战略思路,围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业兴村、以林养水、以人为本”的发展重点,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作,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四项技术为支撑,建成10万亩优质烤烟基地;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建成5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狮头柑生产基地;以标准化畜牧小区为载体,使全县大家畜存栏超过50万头。同时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使全县占到75%以上,建成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特色村镇,形成示范村提升、示范村向产业园迈进、产业园向城镇化跨越的新趋势,不断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到年底,力争实现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2435元、净增3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提高到45.5%。
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今年县上将积极青泥养鸡场、建新魔芋精粉厂等20余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规模,强化管理,提升水平,增强龙头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贸工农一体化步伐,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逐年提高,真正成为引领农民走向市场的主力军。继续围绕主导产业和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和政府扶助,加快引进建设“双强型”(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强)龙头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营造大基地、大龙头、大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引导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巩固提升144个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服务,使全县80%以上的蚕茧和70%以上的蔬菜、瓜果通过协会、合作社销售,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三是扩大劳务输出。他指出今年受金融危机对劳务经济的冲击,仅旬阳县就有6300名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返乡,为此县上通过全方位的服务,解决创业务工难题,力争年内输出劳务15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8亿元。同时,继续把搞活三产商贸和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平台,着力推进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环境优化,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白柳等7个市级示范镇为重点的梯次推进城镇群,使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9%;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返乡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使全县城镇个体工商户增加到2.3万户,平均每5户有一个“小老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106元、净增21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提高到42.9%。
四是突破工业强县。今年旬阳县将依托各项工业,加快企业聚集、行业整合、产业集中,确保蜀河电水电站、旬阳水电站、秦龙水泥厂、吕河火电厂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吸引更多的配套型项目入驻,使30000农民就近成为工人,带动1.8万农民从事运输、餐饮等三产服务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就业。
五是创优发展环境。今年全县确定150个单位,抽调500名干部,包抓50个示范村,逐户制定增收计划,逐人落实就业措施,通过结对帮扶,抓产业,优环境,谋发展,促增收。同时,抢抓中央扩大内需等重大历史机遇,善始善终抓好灾后重建三年规划的实施,不断加快农村水、电、路、房和“一池三改”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通过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劳务收入。积极适应“三农”发展新要求,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小额信贷投放机制,千方百计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确保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
六是转变作风。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面对繁重的增收任务,必须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来抓,以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以“三级联创”和升级晋档为载体,深入开展“三创”(开拓创新、奋勇创先、艰苦创业)、“三实”(知实情、出实招、见实效)和“四风整顿”(整顿文风、会风、行风、作风)等活动,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创新督查工作方式、创新目责考核办法,着力解决少数领导干部没激情、一般干部缺活力的问题,牢固树立“干好本职业务工作是底线,抓亮点、出特色才是政绩”的新理念,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增收的浓厚氛。
(王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