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林意外身亡 给民企留下诸多绕不过去的话题
首页 > 资讯 > 陕西

张泉林意外身亡 给民企留下诸多绕不过去的话题

2010-03-04 09:24:58  ·   32次点击


1960年2月出生,陕西武功苏坊镇人。1988年他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借了5万元,让一家快倒闭的乡办砖瓦厂起死回生,当年见效益赢利18万元。

1994年,张泉林投资400万元的小麦专用面粉加工厂建成投产。

第二年,他又投资400万元创办了华龙保健品厂。1997年,投资3000万元兴建了华龙制药厂,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走依托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多元化的路子。2002年以来,经过他多次外出叩门招商,先后有珠海华丰食品有限公司、台湾帝辰彩印公司、台湾宇宙有限公司等多户企业落户武功县,引资金额近3亿元,并与珠海华丰公司的华丰方便面公司、台湾帝辰彩印厂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

-----------------------------------------

4月9日,年仅48岁的陕西华龙集团掌门人张泉林夫妇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不幸离世。这位久负盛名的民营企业家——张泉林身后留下的除了威名之外还有年产值高达3亿元的华龙集团。

事情发生太突然。

4月7日下午3时25分许,海南东线高速公路万宁路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由三亚开往海口方向的现代牌小轿车追尾撞上一辆大货车,小轿车的车身几乎完全钻进了大货车的底部,造成小轿车上两男一女3人当场死亡。

后经确认,遇难时坐在现代牌小轿车后排的正是陕西华龙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陕西省十届人大代表、陕西省劳动模范张泉林。坐在副驾座位遇难的女士叫耿丽琴,与张泉林系夫妻关系,是医药有限公司总裁、陕西省咸阳市政协委员。

亿万身家无人看

管张泉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虽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韧性和闯劲。1988年他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借了5万元,让一家快倒闭的乡办砖瓦厂起死回生,当年见效益赢利18万元。

1994年,张泉林投资400万元的小麦专用面粉加工厂建成投产,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5%的价格收购群众小麦,当地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很快由2.5万亩扩大到了5万亩,这一下子不仅解决了卖粮难问题,而且提高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如今,华龙集团公司在张泉林的带领下,历经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被划定为国家中型企业、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得“陕西省百强乡镇企业”、“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等称号。公司年营业额在3亿元以上,员工1560人。

张泉林在陕西企业界可谓响当当的人物。从办砖瓦厂开始,张泉林白手起家,稳步实现由一厂到多企,由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系列化产品的滚动式快速发展。华龙企业集团一举成名后,坚持以华龙方便面和制药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1.33万公顷左右的优质专用小麦和中药材种植基地。集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余人,安置下岗职工数百人。

华龙企业集团一举成名后,张泉林热心支持公益事业。近年来,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修路建校,先后资助十多名贫困大学生和一百多名小学生完成学业,多次为咸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和武功县敬老院慷慨解囊。曾先后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农村优秀乡土人才的光荣称号。“5·12”汶川大地震巨额捐款花名册里记着他的名字。

一夜之间,集团掌门人突遭车祸。上亿资产的大型集团,未来将由何人掌舵?如何让这个正处在上升期的企业平安渡过难关?这些都引起外界广泛关注。

企业未来前途未卜

据了解,华龙集团内部除了张泉林夫妇,再无张家人参与经营管理。华龙集团下一步由谁掌舵将决定着企业的前途。

作为武功县影响最大的民营企业,华龙集团突遭的变故也引起了武功县委、县政府与咸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记者从武功县委了解到,事发后,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与市长庄长兴都打电话向死者家属和集团员工表示慰问,同时要求该县各方面处理好善后事宜。武功县随后还召开了协调会,成立了专门的善后事宜协调小组。

据报道,事发当晚12点,武功县当地的有关干部就已经到海南协助处理事故。今日一早,武功县公安局和交警队都派人赶往海南。

武功县委副书记张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善后事宜协调小组,分为事故协调组、治丧协调组、招商组和保证企业运行协调组。其中保证企业运行协调组由县委政法委书记张永亮任组长,招商组由副县长赵效恩负责落实华龙集团招商引资项目。

该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不能因这一突发事件使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在华龙集团企业内部和家属拿出解决方案后,可与该协调小组对接,协调处理可能产生的问题。如果企业内部出现什么问题,该小组也将帮助企业平稳地处理难题,保证该企业的平稳运行。

目前,该集团董事长任学义目前负责企业的全盘工作,企业仍在正常运行。任学义称,后续事宜要待张家人全部到齐之后,才能决定。

企业家的中国式继承

张泉林夫妇的不幸,令人惋惜。其名下的华龙集团却是幸运的。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积极采取措施,保障企业渡过难关。但并非每个遭遇同样困难的企业都能得到相同的帮助顺利过关。

除外力的帮助之外,新老一代都准备不足,临危受命的继任者难以摆脱前任阴影,变革创新阻力重重等问题都可能将多年基业便毁于一旦。这类“临危受命”的企业站上了传承的岔路口。

中国的顶尖企业,无论是海尔、茅台,还是联想、华为,无一例外地在企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上都打上了企业家的烙印,张瑞敏之于海尔、柳传志之于联想、任正非之于华为,都是高高在上、一骑绝尘的教父式人物。十多年乃至几十年里,这些企业家们用全部心血铸就了这些企业今天的辉煌。

经过多年的经营,中国企业的“家长”们大都已到了即将退休之际,不管家长们内心是已然疲惫还是依然执著,客观上选择二代掌门人都已迫在眉睫。“临危受命”成了个别企业继任者接班的事实。

而在继承人培养方面,创始人常常会习惯把它往后拖,其实对于企业的成功这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家们应把继承这个作为战略问题来考虑。企业顺利时如此,逆境中也要如此,对继承人,要有一个平台让他们来发展,只有这样,家族企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与西方家族企业相比,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继承权问题远比欧美要严重得多。因为中国的家族企业第二代已经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令人十分头痛。结果往往在第一代之后,很多家族企业都无法传承下去,只好交给外人管理或者卖掉。

厉以宁教授曾就导致民营企业夭折的原因,作过言简意赅的点评。

他认为,民营企业一种非正常死因是“猝死”。即如果企业过分依赖某个人的个人能力,可供使用的资源往往高度集中,一旦个人的判断力出现偏差,或是个人出了意外,必然使企业遭受重创。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带来的后果。

事件链接:

2003年,海鑫集团“家长”李海沧意外身亡,远在澳洲学习的儿子李兆会中断学业回国接班,起初依靠多名“开国元勋”扶持支撑。

2003年,甘肃长青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恩谦遇害,28岁的刘乃畅接任父职。

2004年,复旦复华[10.43 -2.61%]前“掌门人”陈苏阳遭遇空难,大家才发现居然没有候任的总经理。一时间公司“群龙无首”,勉强集体领导。

2004年,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病逝,其弟王均金接任董事长。

2005年,逸飞集团董事长陈逸飞去世。弟弟陈逸鸣说:“我哥哥没有留下遗嘱,生前也没有过将事业交给儿子继承的表示,没跟我谈过。”(17L1)

下一篇
陕西省:一季度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趋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