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5民企垫资千万替国企还贷 今讨债难上难
2010-03-04 09:11:44 · 37次点击
澄城县棉花公司院内,值班人员很警惕,用手阻挡记者的镜头
2007年,澄城县5家民营企业替县供销联社下属棉花公司还了欠银行的1240万元贷款,解除了全县企业难贷款的风险,他们认为是为政府“做了一件好事”。县政府当年承诺在棉花公司改制出让资产时偿还他们的债务。两年来,他们多次找债务单位和县政府协商还款,但一直没有结果。
在随后的县棉花公司改制过程中,5位民营企业家作为主要债权人,他们并不知情,随着县棉花公司的改制,他们的钱可能“永远要不回来了”……
“我们替县办企业还了1240万的贷款,现在钱要不回来,找政府也没有人管。”省人大代表、澄城县著名企业家杨思明最近很烦恼,这位拥有过亿资产的企业家,并不是因为企业经营的事情烦恼,而是因为两年前,他替县上一家国有企业偿还的640万元贷款,直到现在一分钱都要不回来。
和杨思明面临一样烦恼的,还有澄城县另外4位民营企业家。他们5家企业,在2007年8月替县棉花公司偿还了1240万元的银行贷款。如今,钱要不回来,这5位企业家陷于县棉花公司企业改制的利益博弈中。
垫资还贷
背景
本息未清农业大市将被控贷
杨思明所说的“替人还贷”,与两年前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在渭南市实行的“双结零”信贷政策有关。
渭南市是陕西省的农业大市、产棉大市,多年来,渭南的棉花产量占全省的90%左右。在渭南的产棉大县蒲城、澄城、大荔、合阳、韩城等地,有许多以粮棉油加工为主的企业,杨思明的陕西龙首油脂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用杨思明的话说,他的公司在陕西境内,是民营粮棉油产业的“龙首”。同时他还在新疆、青海等地拥有十余家企业。
这些粮棉油产业多年来都是依靠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扶持的。
杨思明在粮棉油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
据他讲,2007年之前,渭南各区县供销系统棉花企业由于体制之弊,改制滞后,经营机制不活,连年亏损,欠下农发行贷款。“很多棉企都是以棉花收购的名义贷款,贷来款后挪用到其他经营中。”
2007年4月,农发行渭南分行检查发现,渭南有两个区县棉花公司挤占挪用了农发行棉花收购贷款1.6亿元。国家农发行总行行长对此高度重视,批示要求渭南全市棉花企业在当年8月底前实现贷款“双结零”,即在8月底前还清在农发行的贷款本息。否则,将把渭南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实行严格的控贷政策。
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势必造成农发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在渭南市的放贷急剧缩减,对渭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垫资还贷
株连
欠贷不还危及其他企业生存
在这一背景下,渭南市召开各区县、各相关单位紧急会议,时任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张建华要求境内各棉企务必在当年8月底前实现“双结零”。“市上开会以后,各区县的棉花公司不管用啥手段,都实现‘双结零’了,最后只剩下澄城县棉花公司,欠农发行的1200多万元的贷款还不上。”
杨思明说,由于县棉花公司欠贷无法归还,按照农发行的政策,肯定影响到澄城县境内所有涉农企业在农发行的信贷。
杨思明的企业以加工棉籽油为主,季节性特点非常强。“如果贷不来款,无法收购棉籽,我这家企业一年就得关门了,500多工人一年时间也就‘放羊’了。”所以,农发行每年的贷款对杨思明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乎企业的命运。
但如果澄城县棉花公司欠农发行的1240万元贷款不还,杨思明和澄城县其他涉农企业就得“放羊”了。“一粒老鼠屎害了一锅汤!”当年7月,杨思明联合澄城县多家企业,向县政府递交情况反映,请求县上重视并尽快推动棉花公司“双结零”,避免因为棉花公司一家企业还不了贷款而殃及其他企业。
杨思明说,为此,澄城县政府有关领导和农发行澄城支行给5家企业做工作,希望他们能替澄城县棉花公司担保还1240万元贷款。当时县政府有关领导承诺,县棉花公司马上就要进行企业改制,随后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向借款的5家企业还债。“如果当时不替棉花公司还贷,我们这些企业也就无法正常贷款。”无疑,其他企业不管愿不愿意,已经被捆绑到县棉花公司的信贷风险中了,与棉花公司利害相关。
2007年8月30日,5家企业替县棉花公司偿还了1240万元的贷款。至此,渭南市当年的“双结零”画上了句号。替县棉花公司还了贷,接下来,5家企业就等着县棉花公司还债。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垫资还贷风波
利益胶着改制疑“暗箱操作”
8月24日,澄城县政府办公室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县棉花公司正在进行改制,而且改制方案已经通过县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准。但由于在安置职工上出现一些问题,工作目前一直停顿。对于5家民企的债权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有这回事,县政府目前正积极处理,会照顾好各方利益的”。
在澄城县供销联社,主任张利军提起棉花公司改制及5家企业的债权问题时,认可了5家企业对县棉花公司享有债权,他表示“确有5家民营企业替棉花公司还贷一事,但目前还债不容易”。
他认为,棉花公司处置资产首先要安置职工以及偿还职工集资款。“这也是县政府的要求。”除此之外,棉花公司现在负资产900多万,显然无力偿还5家企业的1200多万元。他还表示,当初5家企业借款给县棉花公司1240万元是“自愿”行为,县政府当年出过纪要,已明确表示将来企业出让资产时,还不起的部分由5家民企自行承担。
张利军介绍,棉花公司改制之初,企业内部矛盾很大,主要是职工安置问题,利益难以均衡,改制一直议而不决。棉花公司唯一的经营实体——银花宾馆从2007年7月关门至今,没有营业。
直到2008年12月,县棉花公司拿出了一套改制方案,对棉花公司实行“零资产”出售,由棉花公司负责人雷俊峰牵头整体接收企业资产。所谓“零资产”出售,指接收人在安置职工、承担债权债务的情况下接收企业全部资产。今年2月底,澄城县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了这一方案。
但从记者掌握的材料看,无论是棉花公司的改制方案,还是县上的批复,都没有明确5家民营企业1240万元的债务问题。
根据棉花公司改制方案,职工以每股3000元入股,共4500股,共1350万元。另外,又向社会扩股500万元。这就是杨思明等人说的棉花公司卖了的由来,但他们只是听说,并没有见到具体的方案和政府决议。
对于棉花公司的改制方案,公司一部分职工表示他们也没有看到,这是某些人在搞“暗箱操作”。一职工代表说,2008年12月,棉花公司召开了职工大会,大会表决同意企业改制。今年4月以来,银花宾馆和棉花公司下属各棉绒厂进驻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员,开始接收棉花公司资产。为此,部分职工不断到县政府反映、甚至到省上上访,要求其退出。
棉花公司改制被疑搞“暗箱操作”,职工不满意,债权人不满意,各种利益诉求陷入胶着状态,企业改制停滞不前,主管单位着急,县政府领导着急。张利军坦承,造成目前这种局面,“在程序上还是有些问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垫资还贷
呼声
“总不能把我们的钱一风吹吧”
“当初我们确实是自愿替棉花公司还款的,但自愿还款也实属无奈之举。只是希望农发行尽快解除控贷,不要让大家受到株连。”吴林兵说,“自愿还贷不证明我们就不要钱了。”
杨思明说,两年来,他们5家企业为还债一事多次找县政府、县供销联社、县棉花公司商议,但至今没有结果,他们还曾向县政府有关领导提出,由他们5家企业来收购棉花公司,负责安置职工,承担债务,但这个他们认为“很合理”的建议也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杨思明等人认为,他们是县棉花公司的债权人,棉花公司改制过程,县政府和县供销联社应该尊重、保护他们债权人的利益。“我们这样做,只是想把损失降到最低。哪怕安置职工、还债之后,我们亏一些都可以,但总不能把我们的钱一风吹吧。”
5家企业中,杨思明的压力最大。当时他借给棉花公司的钱最多,有640万元,吴林兵的华穗公司其次,有200万元,剩余是其他三家公司的。“我们替人还贷,虽说是也牵涉到自家企业利害,但客观上也是做了好事,替企业解围,替县政府分忧。没想到县政府最后撒手不管。”杨思明说,他们都是兢兢业业地搞企业,钱也是很不容易挣下的血汗钱。“不管说到天边,欠人的钱总是要还。”但以他的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对这件事还是无可奈何。记者杨伯涵文/图
垫资千万还贷之后
2007年8月
5家民企替澄城县棉花公司偿还1240万元银行贷款
2007年8月
澄城县政府召集各方就遗留问题召开协调会
2007年9月
县政府会议纪要指出,改制资金首先用于解决职工集资款、改制费用,剩余部分解决县供销联社理事会注入资金和5家企业的垫付还贷资金,不足部分由5家企业自己承担
2009年8月
县棉花公司负资产900多万,无力偿还5家企业的1240万元垫资,其改制被疑“暗箱操作”
替县政府分忧之后
民企
“我们替人还贷……做了好事,替企业解围,替县政府分忧。没想到县政府最后撒手不管。”
政府
“5家企业借款给县棉花公司1240万元是‘自愿’行为,县政府当年出过纪要,已经明确表示将来企业出让资产时,还不起的部分由5家民企自行承担。”
垫资还贷
纠纷
县政府推诿 还债问题一拖再拖
2007年8月31日,澄城县副县长杨建囤、潘秋荣召集县供销联社、农发行、县棉花公司、龙首公司主要负责人,就县棉花公司“双结零”以及遗留问题召开协调会。
杨思明回忆,在会上,政府领导肯定了龙首公司等5家企业筹资1240万元,清偿了县棉花公司的贷款是“做了一件好事”,并表示要加快县棉花公司的企业改制,在县棉花公司进行资产出让时给5家企业还债。
但到了9月3日,县政府出的一份会议纪要,让杨思明等5位民营老板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这份会议纪要明确表示,县供销联社要加快县棉花公司改制步伐,妥善安置好职工,及时清偿有关债务,改制资金首先用于解决职工集资款、改制费用,剩余部分解决县供销联社理事会注入资金和5家企业的垫付还贷资金,不足部分由5家企业自己承担。
“这个会议纪要把县棉花公司欠我们的债务放到最后一条,而且不足部分要我们自己承担,岂不是怪论!”今年8月24日,5位民企老板之一、陕西华穗公司总经理吴林兵对记者表示,政府出台这个会议纪要就是摆明了推卸责任。
吴林兵告诉记者,纪要出台以后这两年来,他们不断找县政府主管领导协商,要求政府正视此事,给他们一个说法,但遭到百般推诿。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怎么还钱。“说到最后,有县上领导还说,这是你们企业间的借贷行为,与政府无关。”“怎么能说与政府无关?当年县棉花公司还不上贷款,我们替它还贷,政府还专门开会协调此事。”吴林兵认为,如果是简单的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那政府何必要参与进来,为啥要专门开会协调。
吴林兵等人说,今年4月,他们听说县棉花公司已将固定资产以1350万元出让的消息,找到县政府有关领导求证,但县政府主要领导没有明确表示县棉花公司“卖了”还是“没卖”,还款的事情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据他掌握的情况,县棉花公司已把下属的银花宾馆出让,目前宾馆已开始装修了。因此他们很着急,因为“县棉花公司早已是个空壳子,所有资产中就剩下银花宾馆最值钱,如果银花宾馆真的被卖了,我们的钱肯定要不回来了”。
吴林兵表示,他们5家企业是县棉花公司的债权人,县棉花公司是县上的企业,如果县棉花公司要改制,要进行资产出让,首先要还他们的钱。最起码,县棉花公司改制他们要参与,要有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