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帖:建议政府应引导推动陕西企业进东盟
2010-03-04 08:57:04 · 46次点击
本网讯 日前,有网友发帖建议,陕西企业应该加入东盟商贸之中,推进我省企业产品进入东盟地区。
网友发帖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最早由我国领导人于2000年提出,得到东盟国家积极响应。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2002年10月启动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以来,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不断深入。2004年1月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开始下调农产品的关税,按框架协议,我国与东盟双方除少数敏感产品外,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也就是说,双方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双方的贸易额已从当年约60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311.2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国家要向中国出口石化、橡胶、棕榈油、新鲜水果等产品,同时从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的机械、电子等产品,并且东盟也还从我国进口我国北方省区的苹果、梨、柑橘、枣、猕猴桃、哈密瓜等新鲜水果。自贸区建成后,随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逐步实现便利化,双方的贸易成本将大幅降低。
广西凭祥市浦寨边贸点从事边贸生意的水果批发商刘玉珍已对“零关税”深有感受。刘玉珍从1993年开始从事水果贸易,但贸易量一直较小。自2004年根据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水果贸易实现“零关税”后,她生意越做越大,现在每天要从陕西、河北、河南进口十几吨苹果、梨、柑橘出口到东盟国家。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已全面如期建成。至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之和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最多的地区,中国产品在东南亚有较高的影响和市场基础。据了解,近几年我国和东盟十国货物贸易增长很快,我国对东盟贸易额长期处于逆差。
例如:
越南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我国生产的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脱谷机、收割机、烘干机,以及农药、化肥、饲料等。
菲律宾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对各类医药的需求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但菲医药制造产业十分薄弱,传统上以从欧美国家进口药品为主,低消费能力与高昂医药产品价格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目前正在寻求新的价格较低、性能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进口产品来源。
缅甸大量需要我国的商品,大到机械设备、汽车摩托车、特种车辆、农机、化工产品、仪器仪表,小到日用百货、纺织服装、药品、家用电器、小五金制品、化妆品、食品饮料。中国农机产品(手扶拖拉机、柴油机等)在缅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老挝是个农业国家,我国生产的手扶拖拉机、柴油机、碾米机、脱粒机、农用运输车、化肥、农药等均受青睐。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贸易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导全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对外贸易的强度,把产品出口作为经济工作的亮点来抓,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大突破,对全省产业和外贸进出口、社会进步的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有力的推动了全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包括云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等西南省区与东盟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往来关系,多次在境内外举办经济贸易推介活动。去年广东、上海、浙江等东南发达省市也加入西南省市区与东盟的经济贸易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企业到东南亚路费最少,中国与东盟自贸区为我国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广阔市场,而我省还没有融入与东盟的经济贸易活动中。
究其原因,一是全省对外开放氛围还不够浓厚。表现在一些部门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配合联动上还不尽如人意。尽管省委、省政府把对外开放、增加出口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各部门由于受部门职能限制、人才限制,还没有把对外开放、增加出口,从意识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当成重要工作来对待,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二是对外宣传、扩大我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在国内宣传力度不够强,尤其是在国外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尽管我省在对外宣传上已有些动作,但还没有形成全省对外宣传的大气候。有些部门对宣传工作麻木不仁,力度不够、经费不足同样制约了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大省来说,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高与别的省份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在通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我省的企业也应该在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把握这一个巨大的商机,迅速走进这一区域,抢占市场。我省的企业(包括在我省的央企)也还须省政府的大力扶持,还须了解东盟国家的贸易需求,还须了解东盟企业的运作机制,这是与东盟企业有效合作的前提条件。过去在我国与东南亚企业合作中有过失败先例,原因都是合作双方相互间对对方的企业运作机制了解不够,在决策时意见不一、运作时不能相合。我省企业要学会“入乡问俗”、“入乡随俗”,才能左右逢源。
因此建议:
一、省政府相关部门对东盟国家的需求要做详细的调研,要针对我省现有的资源和企业能力,做好对东盟经济贸易活动的准备,需要进一步协同一致,把对外开放、增加出口,从意识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当成重要工作来对待,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
二、加大我省在国(境)内外包括在东盟成员国的宣传,扩大陕西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家对在东盟各国宣传也有相关的措施和支持(如外宣经费支持),我省可充分利用此来宣传我省的企业及产品。特别是像东盟成员国中的泰国、缅甸等国是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佛教在老挝、柬埔寨等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我省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牵头下,利用佛教名寺法门寺在佛事活动,宣传我省、扩大我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也可通过与国外(境外)媒体的合作,进行“长流水,不断线”的宣传,这样既有利于产品出口、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也有利于我省地位的提升。
三、省政府组织具备走出国门条件的企业,产品出口有潜力的企业,有针对性的参加西南省区组织的经济贸易活动或在东盟贸易区主要国家举办项目对接会、贸易洽谈会,使我省对外开放工作进入一个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