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在什么时候下决心挤泡沫?
2016-09-18 09:27:55 · 3421次点击
作者:庐陵书生 来源: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
这个问题,对于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只是一道数学题:企业/居民的杠杆借到极限了,风险增高导致借贷的利率升高,现金流变成了负数,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虽然各家的计算模型不同,计算结果可能会差别很大,但是事后回头看,它终究是一道数学题。
这个问题对于非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则变为:“政府何时会下决心?”
“非纯粹”并非是说不搞市场经济,而是说,它的市场经济是为了实现顶层意志而服务的,只是从属工具而已。这种国家不仅有干预泡沫的意愿,而且有干预泡沫的能力。
对于非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何时去杠杆是一道逻辑题,尤其是赶上了新老交替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对新老交替冲击最小的时机。无论是接任者,还是在任者,在交接之前挤掉泡沫都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前者怕经济动荡影响接班,后者则希望享用最后的盛宴。二者唯一的差别在于:前者不希望涨得太狠,怕轮到自己以后弹尽粮绝,没法软着陆。
但是无论怎么说,去杠杆只可能发生在交接之后,不可能发生在交接之前。
非市场经济国家往往有很多年轻聪明的宏观分析师。如果他们用数学题的思路去分析,从一开始出发点就错了,导致过去很多年的预测频频被打脸,杠杆加成了地上悬河,仍能屹立不倒,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那是因为,这根本不是一道数学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不在于钱。
那么,当新老交替结束以后,什么时候会下决心呢?我觉得,有恒产者有恒心。既然已经控制了局面,早解决、主动解决,其空间和余地就会比晚解决、被动解决要大得多,就能在几年以后掌握平稳过渡的主动权。所以,聪明的人会选择早解决、主动解决,其概率应该在5成以上。除非当时在短期内有别的开销,着急用钱。
国外有一个“摩天大楼”理论:泡沫通常在摩天大楼封顶的时候破裂。前些年,某个国家的大城市在市中心拍出了很多土地,用于建造摩天大楼,这些大楼绝大多数将在2018-2019年封顶。很显然,这仍然是数学题的分析思路,看似无用。但是,国外的研究表明,当不同的预测方法指向了同一个答案时,其准确性可能会非常高。
研究何时去杠杆的意义在于,它会决定股市和汇率曲线的具体形状,决定模型的参数设置——货币是解释一切经济现象的原始变量。世间万千事物,背后其实都有近乎必然的规律,难就难在找准、看懂。
很多人(主要是买股票的)都在寄希望中国央行哪个周末继续降准,或者降息。杠杆像吸毒,一旦用过了,很难有人愿意摆脱。
但中国去杠杆几乎是必然的,尤其在美国持续收缩的情况下。
如果中国不挤泡沫,继续全民买房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房地产本质上与股票无异,收益主要由租金和升值两部分组成,二者共同构成了账面利润,算来算去市盈率跟股票也差不多。在国外,租金收益率6%,房屋升值5%,那么抗风险能力就很强。因为就算经济衰退导致房子不升值了,租金回报也不错,房价就跌不了多少。中国的热门城市,租金收益率一般1.5%水平,房价涨幅15%,貌似PE只有6倍。一旦央行没水可放,房价不涨了,PE就瞬间变成了60倍,这得跌多少层才能回到当初?
一线城市的地产颇似前两年的创业板,供应量小,股息率低,弹性大,风险也大。有交易价值,没有投资价值。如果按现在的价位追进去,随时可能赚钱,但是万一舞会突然结束,能不能保本就难说了。我虽然还没有闻到焦糊味,但是9成熟肯定是有了。
如果政府坚决救房地产,唯有年复一年让货币贬值,最终所有社会资源被集中和绑定到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链。我很难想象一个有长远追求的政府,会选择年复一年地贬值货币,让房价永远这样涨下去。
▌我认为最终将无法收场。
挤泡沫的时候,市场流动性肯定会趋紧,汇率也可能会一次性贬值给经济托底。对股市来说,肯定会造成短期下跌,但是这应该是新一轮牛市的开端;对房价,最大可能是政府尽量将回调幅度控制在20%以内,比如通过各种办法让价格一直横在那里很多年,等着居民的收入赶上来;对于居民而言,房子够全家人用就行了,留着一两套出租也无伤大雅,但是我是不会在这个时候高杠杆进去投机——天花板其实能看见了。
多余的钱可以换成外币的长短期资产,等靴子落地以后再换回来就可以了。
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最终勇敢地选择了去杠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从长期来看,中国仍然处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当中,人力资本的素质远远不止人均8000美元的水平。只要能够把资源配置到更高效的地方,中国的综合国力再上台阶是必然。
否则,滞缩(经济停滞+通货紧缩)这个词,会在未来很多年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梦靥。
投资,自然也成为无水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