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到访河北山村天天有考察 捐款纷至沓来
2013-01-21 09:43:00 · 6486次点击
1月15日下午,保定市和阜平县两级文化局组织的“文化下乡”到骆驼湾村表演
来自吉林图们市的王文海(中)正和唐荣斌(左)交谈,右侧是习总书记盘腿坐在炕上的照片。 晨报记者 杨育才
留守的骆驼湾村老村民,每天都在戏台前闲坐聊天。
当河北平原还被持续的雾霭笼罩着的时候,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骆驼湾村却是阳光灿烂、碧空如洗。村子中间的老戏台上,“文化下乡”的演出吸引了全村老少。村子南头的地里,三位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正考察中药种植的可行性。
这样的热闹在骆驼湾村已经持续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村支书顾荣金接待的客人比过去一年接待的还要多。
骆驼湾村的热闹,始于去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的突然到访。在考察阜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之前,习近平刚刚考察了改革开放之窗深圳。
从深圳到阜平,习近平履新后的最初两次考察,释放出先富之后的共同富裕信号,这也给老区的百姓带来了无限憧憬。
捐款捐物、慰问纷至沓来
从阜平县城往西大约40公里就到了龙泉关镇。1月15日中午时分,这里的雾霾早已经散去,露出灿烂的冬阳和碧蓝的天空。再沿着一条狭窄蜿蜒的水泥山路向南数公里,就到了半山腰间的骆驼湾村。
骆驼湾村三面环山,一条结成冰的溪流从村西穿过,挺拔的白杨树林沿着河滩蜿蜒而去。山坡上,发黄的草丛中散落着一片片青翠的柏树林。
车子一转弯,陡然传来一阵锣鼓声。原来村子中间的老戏台上,两位京剧演员正在一唱一和。台下前排,坐着20多位村里的老人,其余的则松散地站在老人们的后面。
戏台的左侧是一幢几近破朽的老屋,木门木窗,窗上挂着一个大大的蓝底白字牌:骆驼湾村。
去年12月30日习近平到访之后,此前外界几乎无人知晓的骆驼湾村,顿时成为中外媒体和各界关注的焦点。短短的半个月中,各种发展项目、捐款捐物、慰问演出等纷至沓来,这令村支书顾荣金有些应接不暇。
15日下午,一辆大巴和几辆小车就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骆驼湾村。车队停在了老戏台前,五六个大音箱从一辆皮卡搬上戏台。跟着音响设备登上戏台的,还有从大巴上鱼贯而出的演员。
这是保定市和阜平县两级文化局组织的“文化下乡”演出。节目单上有近20个节目,其中一首曲子是《总书记来到咱山村》。
64岁的村民孙振泽说,村里这个老戏台是上世纪80年代重修的,“那时村里还有自己的戏班子,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演戏。”
“现在来的项目太多”
节目演出前,村支书顾荣金匆匆上台。简短地讲话后,他高喊一声“开演”,然后就在掌声中快步走向村子南头。那边的玉米地里,三位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正等着他。“因为村子周围的山上有不少野生中药,三位专家是专程过来看看村子里能否人工种植人参等中药。”
刚送走三位专家,顾荣金又被带队演出的阜平县文化局一位负责人叫住。这位负责人打算向上级部门申请,将村子里的“锅盖”(卫星电视接收器)都换成有线,他想先征求一下老顾的意见。
当天赶到骆驼湾村的还有吉林省图们市的王文海老先生。尽管已年近七旬,但王文海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
王文海去的是习近平去过的唐荣斌家。在唐荣斌家的炕头上,王文海从箱子里掏出南瓜种子、沙棘种子以及自刨的人参,一一递给唐荣斌。“我是民间的,从电视上看到这里和我过去的老家很像,很穷,就想着过来看看,看能不能帮点什么。”
骆驼湾村周围山上的植被,让王文海感慨不已。“我以为这些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所以给他们带了沙棘种子过来,没想到林木和草丛都保护得这么好。但沙棘是好东西,也可以在村里种来试试。”
王文海还拉着顾荣金,指着村下的溪流建议说,夏天时修几道矮坝,拦水养鱼;还可以引进东北的林蛙,放在溪边的林子里养殖。
对于王文海的建议,顾荣金表示部分接受。“现在来的项目太多,差不多天天都有新的人带着各种项目进来,我们只能挑选适合骆驼湾村的项目。”
“骆驼湾是块宝地”
在顾荣金的心中,骆驼湾是块宝地,“都说靠山吃山,我们也有靠山。”他指着村子南边的几座山峰说,“辽道背”那边有上万亩天然林,包括落叶松、槐树、杨树等等。
“大约10年前,河北农业大学一位教授就来到骆驼湾村,在村里住了一个月,天天上山考察。这位教授说,山上有2000多种植被、几百种药材。”顾荣金说。
村民孙振泽农闲时也会上山去刨些药材,“主要是朱苓、黄苓,晾干后每年可以卖上1000多块,补贴些家用。”
据顾荣金介绍,“辽道背”海拔接近1900米,南边有驼梁,东边有天生桥瀑布群,西边60多公里外就是山西五台山。因为没有任何商业开发,“辽道背”的生态保护完好,“你们今年夏天如果再来,那才美得很。外面再热的天,这里都很凉快。”“老祖宗留下的这么多资源,现在可以好好利用了。”望着“辽道背”,顾荣金说。
小山村有了好“东风”
顾荣金口里的“现在”,无疑是指习近平到访之后。“总书记突然来访,使我们村一时名扬天下。小山村有了这么好的‘东风’,怎么能不好好利用呢?”
顾荣金最宏大的设想,就是将骆驼湾村发展成生态旅游村。他认为,村里现在缺少年轻劳动力,大规模的种植业或者养殖业都搞不起来,即便搞起来,也容易破坏周围的环境,最终得不偿失。
顾荣金的计划和很多前来考察的客人不谋而合。在临离开骆驼湾村时,王文海对顾荣金说,“你们把这里的环境看护得这么好,这里的绿色这里的空气和阳光,就是你们最大的资源。”
事实上,骆驼湾村曾有过开发旅游资源的动作。数年前,顾荣金就到处找过投资商,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主要是没有名气,人家不愿意来。”
“现在总书记来了,就啥也不缺了。”顾荣金笑呵呵地说,今年要把村里的路修一修,拓宽一些。“河里也可以养点鱼,搞点农家乐,土鸡土鸭野生鱼,现杀现吃,相信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50多岁被喊“后生”
骆驼湾村年轻人流失严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在骆驼湾村老戏台前看戏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还有三四个怀抱婴儿的小媳妇。“年轻人?我就是村子里的年轻人啊!”孙振泽拍着胸膛笑哈哈地说。
和唐荣斌家的孩子一样,孙振泽的儿子也外出打工,在北京做电梯维修工,一年只回来三四次。儿媳带着上学的两个孩子租在龙泉关镇上的学校旁边,因此家里就只剩下老两口。“村里的副书记刘继平已经50多岁了,我们都叫他‘后生’,他几乎是村里最年轻的成年人了。”
留守骆驼湾村的这种人口结构,和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相差无几。难怪习近平在离开骆驼湾村时表示,窥一斑知全豹,到骆驼湾村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如果能看到真贫,从北京过来3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值了。
这样的人口结构,无疑也是骆驼湾村走向富裕并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骆驼湾村东侧的山坡上有几间空房,村民说原本建的是学校,但找不到老师,“自己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哪留得住外面请来的老师?”
龙泉关镇上的干部则表示,龙泉关镇的人口已从几年前的9000多人,降到现在的8000多人,“流失的主要都是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从骆驼湾村继续往南,是海拔更高的“辽道背”、菜树塔等村子。这些村子原先也不过几户人家,如今只剩下一两户。其余的黑林沟、大胡卜等村子,早已见不到年轻人的踪影。
再过几十年,骆驼湾村会消失吗?面对这个问题,村支书顾荣金没有直接回答,“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能把年轻人吸引回来,还能留住他们。”
总书记“人随和着呢”
村民回忆习近平到访家中:脱鞋上炕拉了半小时家常,吃了蒸土豆还拜了早年
从骆驼湾村老戏台出发,再往前50多米就是村民唐荣斌的家。两边的村屋,面向道路的外墙都已粉刷一新,上白下蓝,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明快。
一位村民说,这些外墙都是在习近平突然到访后才粉刷的,“就前两天刷的,听说是县里面出的钱——其实,不刷更好。”
而回忆起习近平到访的半小时,唐荣斌连声说“没有想到”,“人随和着呢。我以为他就进屋来看看的,哪想到他脱鞋就从这上炕了,还拉了半个小时的家常,还问了我的病。”
习近平拉家常照片摆上桌
和前后的村屋相比,唐荣斌的房子显得有些矮小。石头砌成的半人高的围墙,圈起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院子。院子的一角,树枝搭成一个棚,棚上是金黄的玉米——这是唐荣斌家的收成。
棚子下面养着七八只鸡。唐荣斌5岁的孙子正在鸡棚边逗一只肥硕的兔子玩。院子的另一侧,堆放着几捆柴禾和玉米杆。不大的院子只剩下一条通向正屋的过道。
听见脚步声,唐荣斌掀起门帘,推开门。来的都是陌生人,唐荣斌快速地跨了出来,欢笑着伸出布满老茧的双手,将客人们迎进屋里。
一大一小的两间屋子。大的一间,左边被宽大的炕占去了三分之一,右边是一个老旧发黑的柜子,摆着一台厚厚的21寸彩电。彩电的后面是一间八九平方米的小屋,屋里一口直径约1米的大锅台,已经很久没用。锅台旁的炕上,堆满了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包裹和杂物。
大屋中间靠墙放着一张桌子。桌子的一角,电话收纳在纸盒里。桌子中央,一个宽三四十厘米的镜框特别醒目。镜框里,是习近平盘腿坐着炕上,和唐荣斌一家拉家常的照片。
“没有刻意挑选”
提起总书记的来访,唐荣斌看了一眼镜框,连声说道,“没想到,哪里想得到?”
唐荣斌话不多,他的老伴顾宝青接过话头说:“原先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但没有想到有天他能来这破山沟里,还上咱家炕上说话。”
唐荣斌回忆说,早在总书记来访的四五天前,村书记顾荣金就告诉过他,说上面会有官员来视察,让他把家里收拾收拾。“当时不知道来的是谁,而且家里也没啥好拾掇的。”
直到2012年12月30日当天早上,唐荣斌才得知来访的是习近平。
“那天早上,还飘着小雪,也就8点多,村支书顾荣金推开我家的门告诉说,习近平总书记过会儿要到家里来看看。”这个消息显然让唐荣斌非常吃惊,“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只能招呼母亲、老伴和5岁的孙子匆匆吃完早饭。”
至于为何要选择唐荣斌家,顾荣金说,只是因为他家正好在村子的主干道边,进出方便,“并没有刻意挑选。”“通知不到一个小时,院子外的水泥路上开始热闹起来。”唐荣斌奔到院子外,站在路边等候。此时习近平在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等的陪同下,缓步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一边和周围的村民招手。
半小时后起身告辞
进了院子后,唐荣斌将习近平迎进正屋。“总书记在屋子里看了看,就脱了鞋子上了炕,和我们一家面对面盘腿坐着。”唐荣斌说,“总书记就问,我家里有几口人,兄妹几个,家里有多少地,收成好不好,还问了农村合作医疗咋样。”
一边回忆,唐荣斌一边和顾宝青忙着往锅里下面条。和山西、陕北的习俗一样,骆驼湾村的村民每天只吃两顿,早饭和晚饭。土豆、玉米或红薯做成的蒸馍,是村民们的主食。
那天上午,当习近平询问唐荣斌家生活咋样时,顾宝青掀起身边的锅盖。锅里还放着早上吃剩的馒头、玉米饼子,以及蒸熟的红薯、土豆和南瓜。“我挑了一块蒸土豆给他,他掰着吃了一块,还把剩下的递给身边的其他人,让他们都尝一尝。”顾宝青说。
大约半个小时,习近平起身告辞。临走时,习近平还握着唐荣斌的双手对他们夫妇说,向他们拜个早年,希望他们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康,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总书记还留下一袋面、一桶油、一床棉被和一件军大衣。”
晨报特派记者 杨育才(河北阜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