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虚假发票套现亿元发福利
2010-06-24 09:57:46 · 32次点击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昨举行全体会议,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大会报告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审计发现,中央部门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列支问题比较普遍,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审计署:中央部门瞒报各项收入资产近6亿
民生工程审计
向1.19万户有企业、有车家庭发放低保
有194个区县向不符合条件的6.29万户家庭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3.3亿元,其中向1.19万户登记拥有个人企业、车辆或2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发放7376.65万元;9个城市向705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6.89万元、分配廉租住房74套。
审计还发现套取、滞留、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等问题7.14亿元,其中:涉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57亿元、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3.06亿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0.51亿元。中央部门预算
部分部门瞒报收入资产近6亿
一些部门及所属单位仍存在违反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34.84亿元。具体是:
1.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10.95亿元。
2.多申领财政资金或瞒报收入和资产等6.21亿元。其中,14个部门本级和33个所属单位瞒报各项收入和资产等5.91亿元。
3.违规收费及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等16.26亿元。
4.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列支问题比较普遍。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其中: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12个部门本级和37个所属单位对票据审核把关不严,接受虚假发票报账4456.66万元。重大案件查处
追缴941亿元790多人被追责
刘家义表示,审计署上报国务院或直接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04起,涉案人员473人。这些案件发生的环节和领域相对集中,主要涉及审批、决策、信贷发放和招投标等环节,其中发生在金融交易、国有股权转让和土地矿产资源管理这3个领域的有56起,占53.8%。
内外勾结牟取私利的“串案”、“窝案”仍较多。如吉林四平九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树岩、李树君两兄弟,伙同当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部分工作人员,采取编造虚假财务资料及收粮凭证等手段骗贷2.66亿元,部分资金被用于境外赌博挥霍等。
对本次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已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整改,迄今已追缴或归还资金941.16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53.38亿元,有790多人被追究责任。重大项目审计
西气东输二线西段近80%未按规定招标
审计工作报告披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截至2009年5月,已签订的36亿多元施工合同中,有近80%未按规定招标,其中1.01亿元被违规直接发包,27亿多元合同的招标中存在人为拆分标段、违规确定中标人等问题。
审计报告显示,一些工程建设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验工计价审核把关不严,财务核算也不够规范,在对京沪高速铁路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等项目的审计中,共发现超进度计价和多计工程款8.15亿元,建设成本中列支其他费用和用虚假发票报账等问题17.94亿元。稿件均据新华社
首次披露地方债务坦承有风险
96%的债务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
审计报告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 ,截 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
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实际上地方政府性债务却十分常见。近年来,一些人士已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表示担忧。审计报告披露的情况进一步表明,这种担忧绝非多余。刘家义坦承,“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让人欣慰的是,审计调查地区的政府性债务有96%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刘家义说,这“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昨日代表财经经济委员会向常委会会议报告2009年中央决算审查结果时明确提出:要严格政府债务管理,科学界定政府债务口径,核实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债务情况;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应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并报同级人大审批;完善政府债务偿还机制,落实偿债责任,逐步清理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范财政风险。
刘家义表示,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整改措施,正在研究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