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博物馆免费一年门庭冷落
2010-03-04 09:28:08 · 17次点击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周文 实习生 欧春妮
自去年3月广州首次免费开放黄埔军校旧址、农讲所旧址等三家纪念馆至今已过去一年多,信息时报记者连日来走访了1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后发现,不少博物馆、纪念馆虽坐落在都市人烟阜盛之处,但仍难逃门庭冷落的局面。
不少市民形容博物馆“内容枯燥,工作人员冷脸,设施陈旧建筑老化”。
去年3月28日,广州首次免费开放了市属的黄埔军校旧址、农讲所旧址和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等三家纪念馆。其后在9月份,广州市属博物馆(纪念馆)再增加广州起义纪念馆、“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两家纪念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至此,广州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5家。记者选取调查的博物馆(纪念馆)中,除免费开放的也不乏有收取门票的纪念馆。走访后,记者发现不少博物馆、纪念馆坐落于闹市区,但门庭冷落。
邓世昌纪念馆:宣传牌醒目但人少
市民坐在公交车上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张邓世昌博物馆的宣传牌,宣传牌往里百米左右就是博物馆了。该博物馆和海珠区几条巷子内的居民毗邻而居,1999年始对外开放。记者昨日前往参观,发现有两处地方正在修缮,分别为屋顶的小部分和后院的一角。游人很少,二十分钟内不到十人,且以当地居民为多,估计一天不足百人。
该博物馆无专人解说,也无风扇、空调等设备,个别游客一边用手煽着风一边说热。同在一院内的海珠博物馆则设备齐全,设有休息凳,卫生间等,室内有空调。
农讲所:两人庭中睡 孕妇做胎教
免费开放已一年的农讲所,馆内已没了开放之初的人潮涌动。在庭中,两名市民已在石条凳上酣然入睡。所内最大规模的“参展团”就是邓叔一行7人。邓叔是广州本地人,但是第一次来农讲所。
记者在所内发现了一“奇怪”的参观者——怀孕三个月的陈小姐给孩子做胎教,边观展,边把看到的说给孩子听。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粉丝居多
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烈士陵园内。该博物馆设有解说员,但与记者一行的有40人之多,但没能提供解说服务。解说员解释说,观众不买票进入则不能得到解说服务。记者前日前往参观,走进大厅还在馆内看到了前来服务的亚运志愿者。博物馆内设有空调,分上下两层,以回廊的形式顺序展览。记者在馆内逗留近一个小时,期间馆内维持人数近百,估计该馆每日的人流量能达到数千人次。
陈家祠:名声在外老外唱“主角”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宗族性祠堂建筑。该博物馆交通便利,馆内设有石凳等供游人休息,并设有纪念品购买点,卫生间等等。在前厅展区更设有触屏的信息系统,供游人查询了解博物馆历史及展出物品信息等。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前往该博物馆参观的游人a省慕名而来的,也有许多当地居民。照现场情况估计,陈家祠博物馆的日人流量或近千。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日流量数千
南越王博物馆设备齐全,不乏空调,各个展厅还设有休息椅,还设置了立式冰箱卖饮料,这在其他博物馆内是看不到的。记者在现场看到,南越王博物馆内到处都有指示牌,包括出口和卫生间指示牌等。该馆最顶层处还有一幅关于广州市内各个景区的分布图和游览路线供游人参考。
展区有五六个,每个展区的游人都很多,约近百人。记者在馆内逗留了近一个小时,每到一处都有和游客同看一件文物。据初步估计,该博物馆的日人流量或能达到数千。
广州起义纪念馆:半小时内仅一人参观
一走出公园前地铁站的J出口,一座黄色的建筑物——广州起义纪念馆就映入眼帘。记者昨日走访参观了该纪念馆,共设了四个展馆的纪念馆只有“工农红军指挥部旧址《广州起义》展览展馆”一个区对外开放,半个多小时过去仅有一学生前来参观。
起义纪念馆展馆内部设有空调。墙上的悬挂式液晶电视不间断地播放着展馆内《广州起义》展览的内容介绍,馆内还设有两台电脑,游客可通过触屏的方式观看其中的戏剧、电影,包括《刑场上的婚礼》等。
不过,只能供两三个人站着观看,且在观看时无法快进或后退电影画面。展馆内部还设置了一个互动游戏区,共四台设备,有识别建筑物、走迷宫、通关杀敌等。
当要求听馆内的工作人员讲解展区内容时,记者被告知一般情况下纪念馆只对旅游团或组团而来的参观者解说,个别人进入参观则无人接待。在纪念馆的领票处记者看到了免费讲解的时间安排表,每隔一两个小时一次。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到了讲解时间,但人太少也不会作讲解,“我们的讲解仅是现有对展馆的介绍,如果你要听详细的内容讲解,建议你到烈士陵园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去。”记者从下午一点半到达广州起义纪念馆,两点过后离去,期间只有两人,一个是广州本地的一位中学生,另一位就是记者本人。
博物馆回应“抱怨”
要求讲解 遭遇“冷脸”
——“讲解时间确实是定点”
谈及博物馆,不少市民在记者面前刻画的是“内容枯燥,工作人员冷脸,设施陈旧建筑老化”的形象。公务员邝先生认为,也许是免费开放的原因,大部分博物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好声色。邝先生曾经在纪念馆遇到的一事,让他至今都难以释怀——有一次,去纪念馆本心情愉悦,参展过程中,觉得如有讲解更能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于是询问工作人员能否做讲解,没料到遭至工作人员的“黑脸”:“就你一个人也要做讲解啊?再说现在也不是讲解时间!”此后,工作人员不再搭理陈先生。从此,陈先生再也不去纪念馆参观,并由此推出一个结论:虽开放免费,但服务不免费!”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纪念馆负责人解释说,一般纪念馆都提供免费讲解,定点方式,一般一天有3~6次,讲解内容为本馆的基本介绍及专题展的介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欧阳旦霓介绍说,除定点讲解外,还有专门面向学生或集体观众的免费讲解。如观众要求讲解的话,一般工作人员也不会拒绝。
开门晚关门早
——“晚上开放难度较大”
王小姐烦恼的是,自身对博物馆或纪念馆很有兴趣,但多半博物馆(纪念馆)开门晚,但关门早。“我们上班时,博物馆也恰好是上班时间,因此此时不可能去博物馆。但当自己有空时,比如下班时间,博物馆往往也下班关门了”。由此,王小姐提议,博物馆上班时间是否能错开市民的上班的时间,比如试晚上营业,这样可以吸引不少晚出散步的居民前来观展。
博物馆能够如市民所愿,实行晚上开放呢?多数博物馆回应说,“难度很大”。“如要晚上开放,将面临人力、电力、财力等多面的更多投入,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博物馆或纪念馆实行晚上开放的”。
专题展更新太慢
——“习惯文化速食的会嫌慢”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数市民认为,博物馆能吸纳人气的主要靠内容取胜,但目前广州多数博物馆(纪念馆)内的主题展内容更新太慢。
卫先生给记者举例说,目前在纪念馆多见的建国60周年专题展一个月前看到,一个月后还是这个展。记者了解到,一般专题展最短持续时间为一星期左右,长则数月或者半年。
对此,不少博物馆颇感无奈,虽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办专题展,但仍然得不到市民的认可。据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有时候一个月举办2~3个专题展已是最快的更新速度,但对于习惯于“快速阅读”、“文化速食”的市民来说,连续一个星期看到同一个展览,便倍感“速度之慢”。
此外,由于纪念馆或博物馆多半属于古建筑,由于场地的限制及不能进行内部大规模的装修,更多的主题展难以举行。
陈列内容枯燥
——“可玩电玩了解历史”
市民反映最多的是——“陈列内容枯燥,多半是图片展,让人审美疲倦”。对此,博物馆倍感“冤屈”。
农讲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成殿两侧的区域正在进行封闭装修,完毕后,将添置些促进观众互动的设备。
而作为时代特色的体现,广州起义纪念馆首开三维动漫电影布展先河。还将《刑场上的婚礼》这一耳熟能详的故事,通过多媒体触摸视频点播方式,用电影、粤剧和歌舞剧等各种版本形式表达,采取章节点播,让观众自主点播观看。与此同时,在二楼的展区还放有数台网游机,将历史故事贯穿在网游中。
人大代表提议
改变服务态度 深入街区宣传
广州市人大代表曾海彝认为,“首先要改变服务态度,面对参展者,应主动讲解,同时,这也是工作人员素质的体现。其次,博物馆应走出馆,深入到街区中去宣传,如最近热播映的电视剧或电影一样,让市民明确知道最近博物馆或纪念馆有哪些活动”,曾海彝认为,担负教育功能的博物馆应主动出击与教育系统主动联系,让其真正成为爱国主义的基地。
博物馆受冷是否与市民的素养不够深厚有关?曾海彝认为,市民中的文化市场还是存在的,但没精品谁人捧场?关键还在于博物馆缺乏展出精品。此外,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面对财力上的困难,相关部门应适当进行政策及财政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