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与土地
2019-09-04 08:36:06我要投稿   点击量:0
姥姥与土地
夕阳下,一弯佝偻的腰,谦逊地弯向地面;一头花白的头发,像风中飘荡的芦花。在城郊未开发的荒地上,你常常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不顾炎热在豆苗与与玉米陇间活动着,步履蹒跚地端详自己创造的满园翠绿,晚霞把她花白的头发染成金黄,这人就是我的姥姥。
姥姥一生是农民,她深爱着土地。她以土地劳动来换得生计和 快乐,她用汗水为土地奉上一捧如片片小巧贝壳的爱,土地却用滔滔谷穗来回应她。
年轻时,劳动是为了生活。当年分田地时,姥姥还是十五六岁的姑娘,她的家庭因为一些缘故,没有分到地。这对于一个以收成为支柱的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严峻的生存问题。姥姥的父亲握着拳头对孩子们说:“没地没关系,有人就中了。”他们到村西河对岸几十亩无主的荒地去开垦。渡河并不容易,没有桥,也没有船,水又深又急,无法淌水过河。他们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在河的两岸各打进一条大木桩,并用一根粗绳连接其阿里。用玉米秸秆扎一条大筏,筏上的人用手拽住生子,沿绳慢慢蹭过去。有一天水涨,水平面漫到了绳上。突然有人放开了绳子,筏子失去控制,人们全乱了, 筏子眼看要翻倒。危急时刻,姥姥一位水性好的大叔毫不犹豫把鞋扔进激流中,从筏上跳了下去。哪一头下沉,就把它向上抬,哪一头上翘,就把它向下拉。这样努力很久,终于把大筏平稳拉向岸边,大家全身湿透,回家之后,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姥姥到头就睡,第二天早晨,他们仍然象往常一样,渡河种地。
岁月的沙漏流转,姥姥从青春活泼的少女逐渐成了年过古稀的老人,她随儿女来到城里,依然热爱土地。常常对晚辈讲,“地是最好的东西,要盖楼上面可以盖楼,要种粮食可以出粮食”。姥姥总觉得在楼房里呆着憋得慌,没有耕地,姥姥就在没有动工的的工地上种,说荒着地心疼。每当她触摸土壤时,都会绽放出少见的灿烂笑容,像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盼望、亲切,难舍难分她年纪大了,已没有当年的健壮,腰也不能再挺直,一直保持着向土地鞠躬的姿势。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驾校闲置的大院,就计划在哪里种豆子。此地从来没人动过,层层叠叠摞压了数年的干草,为了来年春天能顺利播种,姥姥把全家动员起来除干草。姥姥的热情最高,她坐在马扎上,上衣兜里还装着应急的心脏药片,在风中用镰刀割干草。多年趁机的草末受扰动,飞舞得到处都是,头上,脸上,衣服上沾着草末,姥姥却乐此不疲。
豆苗终于种上了,需要浇水,傍晚,姥姥拄在木梁上,举着胶皮管,细心地让每棵豆苗都喝饱。凉水灌入土地,蚂蚁受不了了,争先恐后地跑出来逃命,姥姥脚下正在蚁穴附近,他们一逃就爬到她身上。每次回家洗澡前都捉下来好几只大黑蚂蚁。在老家方言里,蚂蚁叫蚂别蜉,这时候姥姥总是笑着说:“我的福气太大了,看蚂别蜉直往身上爬”。
功夫不负有心人,姥姥的辛劳没有付诸东流,转眼到了收获的季节。十月的秋风染黄了树叶,也染黄了姥姥的农田。那星星点点的金,是炸开的荚里蹦出的黄豆呀!那高高的低垂的圆盘,是包含这大粒果实的向日葵呀!那匆匆斑驳的黄绿叶子,下面埋着非说的甘薯!姥姥的簸箕里翻滚着圆实的豆粒、或黄或白的玉米。她不光实在享受土地带来的沉甸甸的喜悦,还在盼望着明年,明年种些什么……
龙钢公司:薛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