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扶贫记

老“管”扶贫记

2017-09-01 11:16:20    53963次点击               发布者:赵松伟       字体:【

 不是所有的伟大,都在惊天动地的事件中显现。有些人、有些事往往在被我们忽略的刹那间,他们所做的事情却让我们刮目相看。就像常驻扶贫工作一线的管增军,在彬长分公司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职工,但他作为陕煤企业的一名驻村扶贫干部,却用坚守和激情在扶贫道路上当地百姓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题记

老“管”姓管,年龄比我略大几岁,皮肤黝黑,性格耿直,平日里带着一副金丝眼镜,见人客客气气。我和老“管”原先一个单位工作,都是煤炭系统职工。认识老“管”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初次见面,才知道他和我参加工作的时间一前一后,可能由于年龄相仿和同步参加工作的关系,初次见面就聊得很投机,后来就接触的越来越多,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同事。2004年,我调到陕煤集团旗下咸阳一家企业工作,但是我和老“管”一直保持着联系。没过多久,老“管”也调到了咸阳,我两个又在同一家企业工作,只不过岗位不同罢了。

老“管”最早在煤质检验部门,从事的是煤炭采样工作,天天在煤堆里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煤质采样本领。后来干过一段时间站台主任。 20146月,他被公司派驻农村,代表上级单位在汉阴县涧池镇麻柳村开展扶贫工作,这一干就是四个年头。期间,他除了来公司给领导汇报工作时偶尔见上一面外,其余时间几乎看不到他的踪影。老“管”几乎没什么爱好,不喝酒不打牌,平日里休假也不太出门,我和他住同一小区,也难得碰见几回。

老“管”扶贫的村子在陕西省汉阴县涧池镇麻柳村,村子坐落在山区,四面环山。由于远离闹市,加之又是山区,这里的大多数村民只能靠打零工、做小生意、拾荒来维持生活,经济来源较为单一。也有从事耕种的村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肩挑背扛的苦日子因此2014年被陕西省政府列为重点扶贫对象,由省政府派驻的陕煤企业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老“管”驻村子后, 看到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和村民艰苦状况时,瞬间感觉自己的担子和压力不小,如何开展好扶贫工作,尽快帮助村民致富?如何履行好企业赋予的使命?带着这些问题,他来到了镇政府,从镇上要来贫困户名单,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后,就深入到农户家中做动员工作,鼓励农户发展种养植业,并多次开村民会,给大家讲解扶贫政策,可村里的农户听后呵呵一笑,就是没人动。这下老“管”急了,老百姓不相信他能带领大家致富,认为企业派他来只是走走过程,做做样子,混混时间而已。面对村民的不信任,他没有丧气,而是找到涧池镇党委冯书记,让他帮忙做村民的工作,同时,自己一边向农户做宣传工作,一边学习农业知识。一天,他在村部看到视频节目播放青贮饲料技术的讲解时,认为这个项目风险小、效益高,可以试试。于是,就找到村里的农户沈兰群商量,给他说:这里山路人稀,植被茂盛,适合养牛,你有这方面的基础,这个技术你可以搞,我们企业可以全力支持你。刚开始,老沈半信半疑,最后,在老“管”的大力鼓动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9头牛,新建了120平米的圈舍,总共投入6万元。按照陕煤企业帮扶标准:每平米圈舍建好后补助100元,每头牛不论大小补助1000元,每只羊补助100元。政策落地后,沈兰群得到了陕煤运销集团以奖代补专项扶贫资金2.1万元,享受国家惠农补贴2万元,共获4.1万元补贴。这下,沈兰群信心倍增,果断决定发展养牛产业,截止目前,沈兰群共养殖了24头牛,已出栏11头牛,获利6万余元。就这样,老“管”用了一个笨办法刺激了下村民,诞生了全村第一家群栏家庭农场。

老“管”讲,山里冬天特别的冷,尤其是夜晚,零下十几度的温度冻得让人不敢出门。村里有个养羊户姜宝成,怕夜晚天冷冻坏了刚下的小羊羔,于是就在圈舍里生了火盆,结果引燃了草棚,100只羊一夜之间被大火烧死了70多只,夫妻俩看着剩余不足30只的羊羔,抱头痛哭。老“管”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他家,一边做安抚工作,一边给他详细讲解陕煤企业有关扶贫方面的补助政策,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继续发展养殖产业,并以沈兰群的事例来激励他们。在老“管”的耐心劝说下,姜宝成又买了50只羔羊,羊头数又上了80只。兑现奖补资金时,按照文件政策规定的每只羊奖补100元的标准,姜宝成增加的50只羊直接获得5000元的补贴。如今,农户姜宝成已储栏了200多只羊,新建了180平米的圈舍,养牛达到26头。看着姜宝成的养殖业逐步走上了正规,形成了规模。老“管”又马不停蹄,跑到县镇畜牧部门,帮他申请了家庭农场,得到了家庭农场补贴,如今,姜宝成已成为了全镇小有名气的养殖专业户。

村里有一户残疾家庭,主人叫姜桂平,48岁,天生小儿麻痹、腿部残疾,身高不足1.3,十级残疾,典型的因残致贫,几年前村里为他申请了低保。像老姜这种情况,根据政策,他可以住进养老院。2014年村里把车开到他家门口来接他住,却被他拒绝了,后来老“管”了解到,姜桂平不去的原因是要照顾智力不行的哑巴弟弟。姜桂平弟兄4个,分家时,他和哑巴弟弟跟着大哥过,可是大嫂心里不欢喜,不得已姜桂平产生了搬出去过的想法,于是便找到村支书,想让村支书给他帮忙贷款建一所房子,带着他的哑巴弟弟分出来住。村里帮他贷了5万元,后来,姜桂平又四处找亲戚东拼西凑了一部分,终于将房子盖起来了,与哑巴弟弟两人相依为命。可是,房子修起来了,欠下的账成了姜桂平的一块心病,为此夜不能寐。得知这一情况后,老“管”按照陕煤企业兜底扶贫政策,主动上门,为他送去了30只鸡苗,并对他进行了养鸡知识培训,与他谈心,帮他整理今后发展思路,逢年过节对其进行慰问,为他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帮扶带,原来靠养2头猪赚取全年2000元生活费的姜桂平,现在依靠养殖的60只鸡,卖鸡蛋、卖鸡,采草药、捡野生菌卖钱,每年的纯收入达到了6000余元。后来老管看他可怜,主动帮扶他3头牛,他自己又新建了圈舍,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今天的老管,仍然扎根农村做着扶贫工作,只不过换了村子而已。最近,正对陕煤企业提出的如何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三变模式进行着摸索。听说他正在与阳晨集团联系,准备在栋梁村搞代种代养,我也非常期待着他在脱贫致富路上带来的好消息。

 

投稿:陕西工人报煤化专刊

作者:赵松伟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不一样的色彩,一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