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无人区 彰显铁军风采
---沿黄公路宜川境前沟至韩城段建设纪实(一)
赵月芬
有这样一条河,她滋润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这就是黄河。
有这样一条路,她穿山跨壑,路桥相连,与黄河并行,互相辉映,这就是沿黄公路。
这里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曾是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这里是新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这里有着享誉世界的黄色瀑布--壶口,这里有清脆可口的苹果和营养美味的滩枣。这里也是一个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的地方,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原有道路已经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百姓的出行难、农产品销售难、旅游线路通行难,已是政府迫在眉睫的任务。于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修建这一民心工程---221省道沿黄公路。
翻山越岭战天险
沿黄公路与古老的秦直道遥遥相望,伴随着黄河,一路南下。宜川境内这28公里悬崖路,和黄河走得最近,也走得最难。
221省道沿黄公路宜川境前沟至韩城段工程起点位于宜川县壶口镇县川口与G309形成Y型交叉,终点止于宜川县与韩城市交界的舌头岭,共计全长28.651km。南接G108,北连G309,同时形成青兰、京昆高速间的连接线。该工程以宣传黄河文化为主题,壶口瀑布景区为背景。集高效环保、生态旅游为一体。建成后将填补黄河区域路网的空白,是陕西东部南北向的重要干线公路,同时也成为宜川县旅游产业新干线。
该工程位于黄土高原丘陵区,沿线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项目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主要工程量为:路基挖方552万方,填方52万方,特殊路基处理7万方;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23万平米;涵洞93座;大桥共计18座、中桥共计21座,桥梁上部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预制梁种类有50m T梁、40m箱梁等,下部采用柱式墩、薄壁空心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221省道沿黄公路宜川境前沟至韩城段二级公路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在陕西和延安尚属首次。于2015年9月24号收到延安市沿黄公路管理处下发的中标通知书。经公司批复成立“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沿黄公路宜川项目经理部。”
公司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这项民心工程建设。抽调精兵强将和大型机械设备陆续进场。既懂工程又会管理的西北项目管理部党委书记赵建平亲自挂帅兼任项目经理,具有丰富的设备物资管理经验的潘雪龙为项目书记,曾当过几个重大项目和高速公路总工的魏小兵任项目常务副经理兼总工。
“万事开头难”,该项目自2015年9月25日进点以后,现场一片废墟,水电不通、信号不通,没有道路、环境恶劣、人手不够,各类问题和困难接踵而至。
沉寂多年,性格孤僻的大深山一开始对这些陌生的“外地人”并不感冒,接连给他们出了多道难题。无水——项目驻地地处陕晋大峡谷无人区,刚开始项目生活用水需要从10公里以外村庄运回;无电——因为地处无人区,项目生产生活用电费了不少周折才全部接通,施工用电全部靠发电机供电;山大沟深,施工便道不畅,几乎完全没有空阔的场地,平地少——陕晋大峡谷方圆20多公里内找不到一块篮球场大的平地,项目部和所属各工区要想在这里立足,就必须沿着倾斜面超过60度的坡体开出一块空地……
面对大山的不欢迎,是走还是留?初上无人区的职工们私下里讨论着这个问题。“我们这支铁军什么困难没有遇到过,这点问题算什么……”;“勇挑重担,敢为人先是我们‘老虎团人’的一种精神,迎难而上,不负使命是我们的一贯作风。”首批进点的公司副总经理李世争经常用这句话安慰和激励大家。“条件再差,环境再恶劣,我们也要在这里坚持下去。”第一次项目职工大会上,项目经理赵建平和项目书记潘雪龙的决心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员工们在项目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展开了攻坚之旅。
该工程项目的沿线路基穿越大小山头共计97座,为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能够进驻现场施工,经研究采取绕山体环绕修筑纵横向便道方式,共计修筑便道里程达270km左右。沿线深路堑开挖82处,其中最大路堑边坡挖方高度达73.88m(共9级边坡,每级边坡高度为8m)。由于沿线路基均处于黄河二级阶地之上,受雨水长期冲刷和河流的切割以及风蚀程度较为严重,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有风积砂、强风化的泥岩夹层和砂岩以及砂砾山等。沿线路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岩石的崩塌和斜坡处危岩体及落石等,其中因路基开挖可能引发岩石崩塌的路段共计35处。
今天,半山腰上的277公里便道犹如空中栈道,仍在无声地诉说“老虎团”人筑路之艰辛。
在项目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前期进点员工一个人充当几个人的角色,每天不辞辛苦忙活着,与业主、监理以及设计单位积极沟通协调,精心策划组织,快速推动着前期临建施工。因为战线长,为了便于管理,组建了三个工区。在各工区中,项目部生活区及施工临建、五通一平施工也按时完成,为项目快速启动和人员大批进点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篇文章好看吗?
精彩 一般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