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局一公司渭南基地有职工家属两千余人。其中有在岗职工、退休(养)职工、待业职工子女、在校大、中、小学生等。他们都有着自己色彩斑澜的“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着。笔者走访了他们其中的几位:
基地财务室主任寇建文:说起寇建文,从基地领导到普通员工,没有不称赞的。寇建文从公司财务部门会计到基地财务室主管,在不同财务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六年,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多次被集团公司、公司评优秀财务工作者。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寇建文在企业财务这条“河边”走了十六年“不湿鞋”,原因就是他“循规蹈矩”,循国家财会之“规”,蹈企业财务之“矩”,始终坚持严格按国家财务法规和企业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走样。不仅如此,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寇建文在限量的资金中精打细算,为基地主管领导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既节约了资金,又保持了基地的正常运转。工作上没得说,治家也是一把好手。寇建文妻子张红宝是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1152次列车西安至杭州第二包乘组广播员,每周出乘四天。十几年来,一对双胞胎儿女从小到大,从料理家务、抚养孩子、照顾一双儿女生活起居、到辅导儿女学习、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全部落在了寇建文的肩上。寇建文非常理解妻子,从无半点怨言。如今,两个孩子都已在解放路中学读初中,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担任班长,学习成绩都始终保持班里前三名。女儿寇钰捷在去年的“中华情”全国少儿舞蹈大赛中一举夺得金奖和最佳表演奖。儿子寇轩铭电子琴也已过了十级。谈起自己的“梦想”,寇建文说:“最大愿望就是一双儿女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退休职工张维浩:张维浩一九四九年参军入伍,受到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在部队的三十四年间,张维浩一直是战士,搞测量工作,人称“张老兵”、“张测量”。张维浩爱岗敬业,不为名不为利,扎扎实实干好测量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从抗美援朝战争下的焦土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都留下过张维浩的足迹。曾二十多次立功受奖。改工以后,组织上考虑张维浩工作经验较丰富、又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准备任命他担任队领导职务,但张维浩却委碗地回绝了。他说:“还是让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同志干吧,我辅助他们。”就这样,在工程队里,他的资格最老、阅历最深、工作经验最丰富,却从不摆老资格,总是虚心向学历高的年轻同志请教,积极支持队领导大胆开展工作。退休以后,张维浩发挥余热,与老伴梁雪香一起带孙子孙女,以实际行动支持两个儿子在施工一线安心工作。如今,孙子孙女也已长大,分别上了大学和高中,张维浩却年事已高,卧病瘫痪在床多年。老伴梁雪香、儿媳金蒙环精心照料,孙子孙女也时常打电话问候,使张维浩身体和精神状况尚好、深感欣慰。谈起自己的“梦想”,张维浩说:“希望企业富强、职工富裕、两个儿子在施工一线平平安安。”
职工家属郑桂娇:郑桂娇与丈夫李彦澎2008年12月结婚。如今女儿已两岁多了。结婚前,郑桂娇对建筑行业并不十分了解。他跟李彦澎就读于同一所大学,由于同为校园活动积极份子而结缘。郑桂娇虽然品学兼优、是大学里的高材生,但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没有被企业所接收。同李彦澎结婚以后,她逐步对建筑业员工以筑路为业、以四海为家艰苦生活和工作环境从了解到理解、并为广大员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所感染。因而对丈夫的工作十分理解和支持。郑桂娇常说:“丈夫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有了女儿以后,她暂时在宝鸡安顿下来,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可以说,抚养女儿、打工赚钱、料理家务、操心照顾着双方父母,成了郑桂娇日常“四步曲”。遇到双方父母患病或女儿有个头疼脑热,她往往急得直掉泪,四处奔波求医问药,但她再苦再累,也从不把这些告诉给远在公司安哥拉项目部所属工程队工作的丈夫,以免他分心。与丈夫QQ聊天时,总是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丈夫安心工作。谈起自己的梦想,郑桂娇说:“就是想要培养女儿成材、想要双方父母身体健康。一句话:想要彦澎在安哥拉安心工作、为企业、为家庭多挣美元。”
采访完以后,我向上苍祈祷:但愿我们的职工、家属们“梦想”成真!但愿每一个中华儿女们“梦想”成真,共同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基地领导的梦想就是职工家属们幸福安康
这位职工家属的梦想就是教导好儿子,将来成为父亲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这位退休老职工的梦想就是企业富强、职工富裕、生活越来越好
这位职工家属的梦想就是培养女儿成材、照顾好家庭,让亲人安心在一线工作
这位退休职工的梦想就是当好后勤、绿色生活、保养好身体,让子女们少操些心,一心铺在工作上
这些中学生们的梦想就是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春发 张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