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黄土地的儿子——张文堂

劳模风采:黄土地的儿子——张文堂

2012-07-02 11:06:29    798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0be08e297133743e9fda8730f2b9be9e.jpg

春暖花开,风清气爽。
  正在接待外地参观团的劳动模范张文堂,很少遵照参观者要求介绍他投资4亿元为全村村民无偿建设新农村的事迹,却把参观者的目光从黄家圪崂村那一栋栋漂亮的别墅引导到他费尽千辛万苦整修出的大片土地上,情不自禁地对参观者们说:“面对我为村民建起的别墅新村,包括我盖起的许多高楼大厦来说,不如这些新修出的万亩庄稼地更令我欣慰。看到这些移山造田新开的田地,我总兴奋不已。”
  正是这个土地情结很深的陕北汉子,怀着变个人劳动价值为社会价值、带动更多人共同富裕的梦想,以一种土地一样厚道奉献的精神,于2007年主动请缨返乡任村委会主任,无偿投资4亿元,用8年时间,将生他养他的黄家圪崂村建成一流的现代化新农村。
  如今,虽然只过去一半时间,但这个原来的“穷圪崂”已变成“富圪崂”——不仅村里的水、电、林、田、路等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巨变,而且有半数村民住上了别墅,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了1万元!
  
  “个人劳动,只有服务大家,才有真正的价值”
  
  黄家圪崂村以前穷出了名。虽然距榆林城只有11公里,但这里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黄家圪崂和石山寺两个自然村的一个个破窑烂院,零星地散落在黄土高坡上。一位村民说:“以前的黄家圪崂,吃水靠人担,庄稼靠人肩,姑娘不嫁这圪崂里边。”
  上世纪60年代末,张文堂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穷圪崂”里,一落地就饱受贫穷和饥饿的煎熬。更为不幸的是,他6岁时父亲就因工伤事故撒手人寰,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张文堂,初中一年级还没念完,就不得不辍学,随村里的大人们进城干苦力挣钱养家。
  到城里,他做搬运工、当建筑小工、学木匠、干泥瓦匠……吃尽了苦头,流尽了汗,硬是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单干毕竟成不了气候,只有把那些“打零工”的民工们组织起来,变为“正规军”,才有可能成大气候。1987年,刚满18岁的张文堂跑乡里、到县里,牵头组建了一个建筑队。张文堂任队长,带着这支队伍转战周边,活比别的工队干得好,钱却比别的工队要得少,很快就赢得了信誉,在城里站住了脚。良好的信誉和可靠的施工能力,保障了张文堂的工队承包的工程一年比一年多,七里八乡的农民都慕名而来,纷纷投奔到他的旗下。
  经过二十多年诚实守信、一心为人的艰苦创业,张文堂硬是把一支小建筑队发展为注册资金2.7亿元、总资产50亿元、拥有员工3000多人、年营业额12亿元、上缴利税1.5亿元,集房屋建筑、房地产开发、市政路桥、装修装饰、资产运营、物业管理、酒店经营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作为文昌建工集团董事长,张文堂富了!然而,当他回到村里时,看到村里那破旧的窑洞和干涸、零落的土地,看到村民那二十多年没有多大变化的生活环境,鼻子总会发酸,心里总在作痛。
  “如果村里的乡亲们还在受穷,我自己过得再好也不安心。”张文堂暗下决心,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让黄家圪崂人过上好日子。
  “春雨忽降润心田,农家从今不再眠。顾步田园心头盼,富裕和谐在何年?”张文堂在一次回村所写的《喜雨》诗里,表达了这种心境。
  事实上,早在创业伊始,他的心里就埋藏着一个梦,一个让全村人共同富裕的梦。他曾说:“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富。个人劳动,只有服务大家,才真正有价值。”
  于是,他尽力引导村民们到他的工队干,一个、两个……许多年轻人出来了,但还是有不少人说“金圪崂,银圪崂,不如咱这穷圪崂,”不愿出来。
  不管出来的还是留在村里的,对于村民们的各种困难,张文堂总是伸出援手。有一次,村里的一个婆姨来找他,说她的女儿从学校毕业了,20多岁还找不到工作,要他想想办法。张文堂递给她2000元钱让先安排家里生活,并答应帮她孩子找事做。
  张文堂的儿子不解地问:“爸,她和咱们又不是亲戚,你为啥要帮她?”张文堂说:“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留下来的村落就是一个整体,说大是个村,说小就是家,家里有啥事,都要互相帮忙。”
  儿子仍不理解地问:“现在市场经济讲‘等价交换’,你这样帮她,她不可能回报,你图个啥?”
  张文堂开导说:“咱们中国人的情感不讲‘等价交换’。中国历史上多少大官,朝廷里犯了事被贬回乡,村里人照样把他当人看。村里乡亲们办事,不能用市场上的尺子衡量。”
  像张文堂这样靠自己贴钱接济村民,虽然村民们都佩服、赞扬,但毕竟是有限的,黄家圪崂村仍然在受穷。直至2007年,这个600多人的村子,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400元。
  也就在这一年,榆林市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文昌建工集团与黄家圪崂村结成帮扶对子,身为集团董事长的张文堂抓住机会,主动请缨回村任职,在全体村民的一致推举下,挑起了黄家圪崂村村委会主任的重担。
  “我要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山里人过上比城里人更幸福的生活!”在村民大会上,为人处世一贯低调的张文堂,高调地作出了承诺。
  
  “即使掉几层皮,花再多钱,我也要铲掉黄家圪崂村的穷根”
  
  承诺容易践诺难,可一贯为人诚实的张文堂说到做到,“我深知让黄家圪崂村富起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即使掉几层皮,花再多钱,我也要铲掉黄家圪崂村的穷根!”
  戴村主任这顶“乌纱帽”,可不比董事长的交椅好坐。企业咋发展,董事长认准就干。村里鸡毛蒜皮的事,也得听村民意见。
  张文堂一回村上任,既没有开会动员,也没有指令声张。而是用他在市场竞争中磨练出的企业家的冷静和果敢,一个人悄悄踏遍了全村的沟沟峁峁,走访了全村的家家户户。根据村民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张文堂绘就了一份《黄家圪崂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八年规划》。
  《规划》一出来,穷怕了也穷惯了的村民们认为张文堂在说笑话,他们断定根本不可能实现。历经磨难从不畏惧的张文堂,当时因村民普遍的小农意识和不思进取思维习惯,也不得不为难。他曾想过放弃,但自幼磨成勇于攻坚的秉性,不容张文堂后退。他发挥村党支部作用,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还让自己企业带出来的青年村民用外界的变化说服山村乡亲们,共同实现这个脱贫致富的“规划”。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文堂的规划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和拥护。
  规划中,拟定从2007年开始,投资4亿元,用8年时间,将黄家圪崂村打造成主导产业独具特色、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文明、农民持续增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村。项目建设按照一次性规划到位、分两期实施的办法进行。
  按照这份新农村规划蓝图,2008年初,一场“农业水利化、经营规模化、耕作机械化、住宅别墅化、道路水泥化、环境生态化”的村民并肩协作战斗,在黄家圪崂村正式打响。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面对村里支离破碎的土地,张文堂动用50多台机械,上劳1000多人,起早贪黑,历经三个春秋,共挖掉大山5座,大山套小山20多座,填埋沟壑90多条,移动土石320万立方米,挖山填沟造地3000亩。使全村人均耕地面积达到5.75亩,较2007年增加3.83倍。
  “我最欣慰的是造地,我认为人类把可耕种土地撂荒是最大的犯罪!”看到新修出的一块块土地,被人冠以“当代愚公”的张文堂激动地说。
  在黄土地造地,只要有决心,有力气,人心齐,就能造得出来。而这些黄土地上的土地,只有用水激活,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可耕田。但在黄土高原的山梁上找水,可是黄家圪崂村祖祖辈辈想也没敢想的事。
  张文堂说“解放思想,就是要干咱先人没想过没干过的事,咱们再不敢想再不去干,子子孙孙还要干受穷”。为此,张文堂投资4000多万元,和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全村村民,昼夜连战、废寝忘食,移河砌堤3000米,建蓄水设施,压输水管道。如今,村庄周围的7个蓄水池,既能灌溉土地,又成为美丽的风景,村民们风趣地说,“当年有女不嫁黄家圪崂,如今,黄家圪崂山清水秀,蓄水池就像七仙女的梳妆镜,时常映照着黄家圪崂人的幸福笑脸”。
  黄家圪崂山深、路艰,从来不通电,为了解决村民多少年来的用电难、行路难,张文堂又投资2000多万元,带领村委会一班人架设高、低压线路,修建乡村水泥路、生产生活道路。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不能让黄家圪崂总黄在那里,而要绿起来。”在进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张文堂又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动员群众和公司职工对荒山荒沟、田间地头、公路河道、房前屋后同步绿化,成片绿化面积达2000多亩。
  为了让村民们告别破窑烂院,张文堂又投入3000万元,建成34栋81套别墅式村民住宅。走进村民黄建平的新家,只见14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洋楼漂亮整洁,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不说,还有电辐射取暖、太阳能热水供应。院子里,留有养殖牲畜、存放机械的地方。原本住着三孔破石窑的黄建平说:“咱如今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全靠张文堂啊!”
  村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也都住进新建成的老年公寓。79岁的黄兴老汉高兴地说:“过去家里住的不宽展,我常到城里的女儿家去,喜欢和城里的老头老太太打麻将,可现在我看他们住的已不如我。”
  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好了,张文堂又设法帮助村民增收。
  他将村里文化程度高、年纪轻、有发展潜力的村民选派到文昌集团培养锻炼,并与公司骨干结为“一帮一”对子,先后为村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20余人;
  他出钱支持村民种植葡萄、脱毒洋芋、优质小杂粮,养羊,引导村民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他提出并实行“三分之一劳力在外打工、三分之一劳力在家种地、三分之一劳力从事旅游服务业”的“三个三分之一”就业计划,使黄家圪崂村内村外、家家户户过上了殷实幸福的生活,形成了和谐的村风;
  他高薪返聘熟悉本村村情的3名能人常年驻村处理村务,坚持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的原则……
  张文堂在引导村民共同富裕中,有计划地帮助引导村民们由守旧守业向创新创业转变,收入快速增加。
  靠承包葡萄园致富的村民张连兴动情地说:“我去年承包葡萄园的纯利润30万元,今年不出意外的话,每亩收入可上万元,纯利润可达70万元,这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啊!”
  “我的最终目标是不再投入一分钱,村民也能持续增收。”张文堂说。
  
  “回报社会,取决一个人的良知和气度,而不在于钱多钱少”
  
  起初,当看到建设新农村八年规划须投资4亿元时,几乎所有的村民们都曾有过怀疑:张文堂难道真舍得把苦心经营挣来的这么多钱往山圪崂里扔?
  而在张文堂一诺千金、一步步把梦想变为现实后,还是有不少村民不解,他们问张文堂:“你这样做究竟为了甚?”讲不出大道理的张文堂笑笑说:“为了锻炼身体。”
  是啊,自当村主任以来,张文堂没有过双休日、节假日,一有空就来到新农村建设工地上,黄家圪崂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都无数次留下了他的脚印,他的身体确实得到了锻炼。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在精神上已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当张文堂决定拿出4亿元为父老乡亲建设新农村后,首先面临的是一期住宅工程放在哪个自然村,张文堂毫不犹豫地决定先给外姓的黄家圪崂自然村建,而把住着众多族人的石山寺自然村放在二期。记者问现在依然住在旧窑里的张文堂的一个堂叔:“看到别的村民住上了别墅,你羡慕吗?”他说:“羡慕啊!不过文堂能把几亿票子往村里扔,我迟住几年别墅算不上啥。”
  当张文堂花大价钱买回并无偿分配给10个养羊大户改良品种的一批良种白绒山羊,没多久就被卖掉或杀了吃肉时,张文堂却没有抱怨村民,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我们对村民的需求了解得不够。”
  张文堂说:“没有钱时追求钱,有了钱时就应追求责任。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就没有我和文昌集团的今天,所以,我们富起来后,就应回报社会,带动更多的人富裕,只有大家都富了,才富得踏实。”
  张文堂虽然初中都未毕业,却是一个典型的儒商。在他的书柜里,近一半都是儒家书籍,这也是他为富求仁、渴望兼济天下的思想根源。他说,企业要会挣钱,更要会“花钱”。挣钱取决于机遇的把握和能力的高低,而舍得“花钱”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他一直认为:“回报社会,取决一个人的良知和气度,而不在于钱多钱少”。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资产积累还不到10万元的张文堂,就一次拿出1万元,为村里的父老乡亲修路、建校、架设自来水。
  九十年代中期,张文堂更是尽其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乡里的学校校舍破烂不堪,他拿出5万元修缮;有农民得病了,他捐资2万元救急;市里的古城墙要修复,他出资5万元献爱心;下岗职工生活困难,他资助6万元……每笔钱数虽然不多,但日积月累下来,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他说:“我至少也算个手艺人,钱没了还可以挣,受助人露出的微笑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2000年后,张文堂更是成了“张善人”,他为了让孩子们不再像自己一样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捐钱,为让更多的老百姓看病不再难捐钱,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捐钱……他捐款的次数和数额都越来越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来,张文堂累计向贫困地区、受灾地区、贫困学生、弱势群众、医院学校等捐资高达2600万元!
  张文堂说:“做善事,就是热爱生命。只要世界上有人需要帮助,只要你还热爱生命,善事,就应该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
  近几年,张文堂拒绝了好多登报上电视的机会。有不少媒体的记者闻讯而来要报道,他说:“我做这些事,不是图出名,金钱因舍得而无价,精神因舍得而升华。如果为了出名,花钱买,名气是假的,目的也不良。”
  在张文堂“一心为大家”诚实厚道品行的引导下,当年从黄家圪崂和张文堂一起出去闯天下的十多个伙伴们,都向家乡作出奉献:榆林市华宇集团董事长黄世华投入2600多万元,对村里的文物古迹进行了恢复修缮;翰庭地产董事长张钧、春辉集团总经理张玉堂、万德路桥公司董事长张彦林等企业及个人也踊跃为黄家圪崂新农村建设出钱出力。
  “到2015年黄家圪崂村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后,我们还要选择几个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再搞新农村建设。”张文堂总是用一个企业家的眼光来精心规划生养自己的这个村庄,而又总以“一心为大家”的良知和“大家好才能真正好”的气度,诚实厚道地回报着全体村民。
  
  “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就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与快乐”
  
  张文堂和他团队的努力,带动黄家圪崂村的人均纯收入像依山建在五级台地上的村别墅区一样,也跨越了五个台阶:由2007年的2400元增加到2008年的2763元、2009年的8100元、2010年的9270元,2011年达到10576元!
  如今的黄家圪崂,黄墙红瓦的别墅、山清水秀的田野、充满幸福感的村民,组成陕北黄土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姑娘们争相往这里嫁,曾经因受不了贫穷而搬出去的20多户村民又纷纷迁了回来。
  张文堂说:“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就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与快乐。现在,每当我回村看到村民们的笑脸时,比我赚再多钱都开心,都高兴。”
  榆林市委副书记赵政才在黄家圪崂村调研后说:“黄家圪崂新农村建设最起码给我们三点启示:新农村一定要因地制宜、方便群众,而不能建成城镇;不是靠资源赚钱的张文堂能如此舍得,那些依靠资源先富起来的人更应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村企共建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条好路子。”
  2011年12月,张文堂在村级换届中以全票连任村委会主任。曾先后当选榆林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陕西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张文堂,并不看重这个排不上品级的“乌纱帽”,但他看重这个小小的社会工作平台,更能可持续地实现他无私奉献村民,创造陕北塞外共同富裕奇迹的人生理想。
  目前,黄家圪崂新农村建设的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安置石山寺村民小组102户357人的别墅式住宅建设以及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工程都已开工;棚栽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集群正在培植。
  到2015年,黄家圪崂村将会成为一个梯田层层绿、居住家家美、清水环绕、松林遍地的集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两万元大关!
  榆阳区古塔镇镇长任儒杰说:“在黄家圪崂村的带动下,全镇现在已经有七八个村子谋划建设新农村,从这些村子走出去的企业家,都准备像张文堂一样出钱出力。”
  岂止是一个古塔镇,在榆阳区乃至整个榆林市,黄家圪崂等新农村建设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张文堂为村民建起了别墅区,更建起了一座厚道的道德大厦;削平了几十座山头,更填平了贫富间的鸿沟!他的境界和实践,让榆林乃至全省更多仍在贫困中煎熬的山村看到了希望。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瞻仰伟人故里 重温入党誓言---铁二十局三公司杭长项目组织党员进行红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