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孕育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公元十三世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草原起兵率领蒙古铁骑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横扫六合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及至忽必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继承帝位,建立大元帝国,并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筑了著名的元上都之后,元朝八位皇帝也都在元上都继位,从此锡林浩特草原成为了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元帝国的衰落,曾今显赫于世的锡林浩特在人们目光中渐行渐远,只有连绵起伏的千年古长城在默默诉说着她昔日的盛世繁华。2010年4月,随着锡多铁路的开工建设,使这座古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锡多铁路西起锡林浩特市,经贝力克、灰腾梁、白银库伦、桑根达来、正蓝旗,东至阴山北麓东端的多伦县,线路全长210.598公里。电气化公司负责施工锡多铁路全线的通信、信号、信息及电力工程。上场一年来,项目部参建职工克服工期紧、任务重、气候严寒等诸多困难,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犹如展翅翱翔的雄鹰在千里大草原舒展羽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抒写了一段段传奇的故事。
敬业篇
锡林浩特至多伦铁路作为蒙东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通自治区中东部交通大动脉的重要纽带,对促进内蒙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打好锡多铁路“四电”工程攻坚战,既是巩固和发展内蒙市场的需要,也是关系电气化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的需要。对此,电气化公司主管领导有清醒的认识,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志义、党委书记张西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原公司副总经理,现任公司调研员曹和平身上。
曹和平,现年55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资格项目经理,他曾先后担任宝中线、西康线、神延线的项目经理,工程个个干得漂亮,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和赞扬,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月的关中平原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但内蒙大草原上依然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气温最冷时达到零下38摄氏度。严寒的气候是摆在曹和平面前的第一道难题。锡多铁路工期由两年压缩为一年,如果等到冰消雪融再施工肯定不能满足工期要求。2010年3月,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欢乐祥和氛围里的时候,曹和平已经率领着队伍向锡林浩特进发了。
到达锡林浩特的当天晚上,他就在宾馆召集上场人员开第一次工程例会。他说,按照建设单位业主的要求,锡多线工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时间紧、任务重,面对恶劣气候、人员紧缺等困难,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要“力度不减,程序不变,标准不降”,抢工期,组织大会战,全力完成开通任务。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项目经理的曹和平经常奋战在施工一线,在电缆敷设最紧张的时刻,他带领项目部全体职工出动,一天敷设主干电缆21盘。白音库伦信号站场开通时,他甚至将铺盖都搬到了信号室内,累了就倒在简易的床铺上休息一下,醒来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连续四天他每天仅仅休息三个多小时。在他的敬业精神感召下,施工人员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终于确保了锡林浩特至白音库伦段顺利开通。
项目书记张诚,1979年入伍的老铁道兵,从铁道兵时期的特务连,改工后的通信所副所长、所长,在项目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虽然岁月的风霜已经在他的脸上平添了许多皱纹,但他工作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在锡多项目他不但要负责项目党建工作,而且征地拆迁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被大家称为工地上的“救火队长”。
见到张书记时,他正在厨房里和炊事员一起为职工们熬制姜汤御寒。内蒙那几天的气候异常寒冷,最冷时达到零下38度,喝姜汤是他们保暖驱寒的手段之一。张诚说,在锡多项目他感到最头疼的就是征地拆迁。既要征得建设单位及设计院同意,又要得到老百姓的理解,他走村串户,讲政策、讲道理、拉家常。真诚所致,金石为开,他用自己的真情、真心和艰辛的付出,赢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牧民们的信赖,仅仅一个星期左右就将征地拆迁工作妥善解决,为大规模开展施工争取了时间。
党政共吹一把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上场以来,项目部党组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展“项目党旗红,党员做先锋”活动,组织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等,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关键时刻都有党员传帮带,使党的先进性时时处处体现在工程建设中,体现在工作岗位上,做职工群众的表率,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施工现场。工会组织精心组织策划,组织劳动竞赛,不断掀起大干高潮。项目部与各施工队签定了竞赛任务目标责任状,分阶段考核兑现。共青团组织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开展“青年文明号”、经济技术创新和QC小组活动,调动了年轻人干事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无声的行动胜于有声的语言,在项目领导带头作用的鼓舞下,全体参建员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忘我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计个人得失,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奋力拼搏在施工一线,施工现场捷报频传……
7月20日,灰腾梁车站信号工程顺利开通;
8月10日,贝力克车站信号工程顺利开通;
9月13日,锡白段电力自闭线路实现一次性成功送电;
9月21日,锡林浩特至白音库伦区段通信、信号、电力工程顺利开通;
10月20日,白音库伦至桑根达来北段电力自闭线路实现一次性成功送电。
管理篇
一个工程项目的好坏,决定的因素是管理。
执行董事、总经理王志义说,管理就是执行力,锡多项目要在管理上为公司各项目树样板、做表率。
党委书记张西说,锡多项目要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积累经验,为电气化公司“四电”工程占领内蒙市场奠定基础。
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曹和平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从项目策划入手,科学组织施工,优化施工方案,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工序衔接、任务落实等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组织体系,施工现场始终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项目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体系。项目部与工程队及各部门签订《安全包保责任合同》,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人头。项目部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生产监控力度,增强了参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自上场以来,项目未发生一起施工安全事故和车辆交通事故。
要建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是锡多人永恒的追求。锡多项目领导班子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他们贯彻ISO9000质量标准管理体系,严格技术交底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施工中重大质量关键环节由总工程师牵头把关,决不允许出现质量漏洞。
机械室安装是信号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工序复杂,工艺要求高。从组合架的安装、配线、焊接、导通到联锁试验,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错。一个机械室配线上万条,焊点上万个,配错线,虚焊或焊接不牢固都有会造成开通故障。一次,一位技术人员在焊接端子时,只焊了端子的一半,被巡回检查的总工程师吴选强看见了,他立即要求技术员重新焊接。他说,焊接端子2/3,表面光滑无毛刺,这是质量要求,现在可能不会影响开通,但过几年后,难保不会出现故障。正是这样严格的管理,灰腾梁车站率先在全线第一家一次开通,得到集通公司和集团公司内蒙指挥部的一致表彰。
加强成本管理,尽可能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是曹和平考虑最多的问题。在成本管理方面,他对劳务、物资、设备实行公开招标,邀请公司物资部门参加,择优选择,既降低了采购成本,节约了资金,又在项目上树立了正气。
精细化的项目管理,科学的组织安排,使项目的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安全、质量、工期、进度多次受到业主的表彰奖励,在铁道部组织的信誉评价中名列全线第一。
人物篇
项目书记张诚说,锡多项目是一个坚强的团体,一个团结的集体。每个人身上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
总工程师吴选强,现年34岁,自1996年洛阳铁路电务学校毕业后,一直工作在施工一线。从2007年大包项目开始,他在内蒙已经整整干了四年,在大包项目时他是项目书记。锡多项目上场时,公司领导综合考虑让他担任项目总工程师。他率先垂范,上场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工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建工程队划分任务,制定安全质量控制措施,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审核等,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吴选强的妻子吴红丽也是一名技术干部。大包项目上场时,公司领导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把两人调到同一个工地。孩子出生的前几天,吴红丽才从项目上回到咸阳。由于双方老人年龄大了,无力照顾孩子。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他们把孩子接到了工地,在工地附近的幼儿园入托,如今孩子6岁上小学一年级,仍然在工地上学。孩子一口的当地口音,让两人经常感到心酸。吴选强说到这里,眼圈红了,喉咙哽咽了,他感到亏欠孩子太多了。是啊,这就是我们的职工,这就是中铁建人,正是有这样的一批人,我们的企业才一路劈荆斩棘走到今天……
项目副经理巩玉平,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全能型的技术能手,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同时是是4个新学员的指导老师。老师教得认真,学员学得仔细,新学员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已经在项目上挑起了重担。
在锡多项目,3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项目的主力军。副总工程师樊峰刚、安全总监董军红,财务总监王林,通信主管工程师付风,从春节后上场,没有一人回过家。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同时也收获着经验与梦想。
2004年毕业的海浩浩,是一个典型的80后。毕业后,他一头扎进工地,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被提拔为锡多项目工程部副部长。家里几次催促他回去结婚,但由于工地太忙,婚期一推再推。从海浩浩身上,我们看到了80后青年的敬业精神和别样风采。
还有一些人,虽然他们没有参与锡多项目整个过程的施工,但他们为锡多项目的开通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工期紧,有效施工时间短,电气化公司从全国各个项目抽调精干力量支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公司副总经理李夏阳、邵红军,朔黄项目经理甘立跃、总工程师龚飞,包神项目经理宋保国,西康二线项目总工程师高鹏、办公室主任李先锋,公司机关成本部副部长王振,安质部王回城、经营部刘景涛等。
锡多铁路不会忘记,锡林郭勒草原不会忘记,草原上的人们不会忘记,曾经有这样一批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们为锡多铁路的建设默默奉献、挥洒汗水……
600多年前,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以蒙古草原为根据地,经过多年的征战,建立了人类历史上陆地连续领土幅员最广阔的帝国 。 疆域面积东至鄂霍茨克海,南至南海,西至多瑙河,北至西伯利亚 。“一将功成万骨枯”,连年的战争,却给人民造成无尽的苦难和创伤,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600年后的今天,在这片神奇的草原上,不再有金戈铁马、剑戟刀锋,有的只是草原儿女和平安宁的生活和蓝天上展翅翱翔的雄鹰。雄鹰在草原人民的心目中是英雄的象征、胜利的象征、自由的象征。锡多铁路的建设者们正如雄鹰舒展羽翼,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修筑着一条钢铁坦途,带领着人们走向幸福生活的天堂……(白小波 刘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