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流畅、光洁如镜、整齐划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出坚硬粗糙的混凝土,会有如此细腻精致的呈现。走进秦岭北麓山脚下的330kV长安变电站,我们带着些许好奇来寻找答案。
一毫米的距离
“设备基础,误差控制在±1毫米,有这个必要吗?”
“地下电缆沟道只要满足质量标准就好啦,再漂亮外在观感有什么意义?”
在长安变,一毫米,不仅仅是尺子上的刻度,已成为关于工程质量标准的讨论。
干过国网工程项目的都知道,国家电网工艺标准是国家标准的80%,也就是说,如果国家标准是5毫米的话,国网的标准就是4毫米。
面对这样苛刻的要求,粗枝大叶惯了的施工队难以接受。
要干出精品,首先要转变观念。项目部组织施工队伍认真学习国网工艺标准,展示精品工程图片,使他们了解基础上承载的设备如何精密,设备基础微小的误差可能造成的问题等。
330kV变电站,包括主控通信室、主变基础、330GIS基础、110GIS基础等,数量很多。除了保证单个基础的质量达标,相邻基础之间的误差必须控制在±1毫米内,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一个仅有一点气泡的基础,眼睁睁被项目部砸了,还有一个反复做了3次才过关。
讨论、争吵、磨合之后,项目部和施工队达成了共识:一毫米,必须做到!
一把尺子的责任
要做好一件事情,除了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没有任何捷径。要让一二百个设备基础在一条直线上,靠的就是反复的丈量。
放线、支模、定位、自检、报验,所有的程序都要规范严谨,精益求精。
8米高的防火墙,2米深的基础,要一次性浇捣完成,质量通病难以控制,项目部积极研究施工方案,采用中间开口,细实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反复测量调整垂直度,将防火墙的垂直度误差控制在5毫米内。
所有外露基础,包括马路,空调底座全部都要做成圆弧形的倒角,先在模版上贴条子、绷线绳、铆钉固定、最后打磨处理,每一道工序必须力求完美,才能在坚硬的混凝土上做出曲线玲珑的弧度。
泛着青光的混凝土表面、流畅优美的弧线、排列整齐的基础,征服了业主挑剔的眼光,赢得了肯定和赞美。
尺子、线绳、测量仪器,最简单的工具,因为有了责任的支撑,成为创造出时代艺术品的“神器”。
一种精神的力量
对于建筑工人来说,奉献和担当已经是工作的常态,除此之外,就是对“精准”的追求。
89年的陈龙是项目部唯一的质检员,平日里的沉默寡言和说起工程时的侃侃而谈形成明显的反差。
电器联合建筑基础施工时,突降暴雨,为了抢工期,他披着塑料布,坚持在现场测标高,直到基础浇筑完收好面,才回到宿舍,第二天就发了高烧。
电缆沟道施工时,正值酷暑,室外温度高达40多度,陈龙在烈日下工作了近10个小时,脸都变了颜色,回到办公室,一口气喝了三瓶藿香正气水,才慢慢缓了过来。
当我问他所经过最艰难的是什么?他停了一下,告诉我,临近15年春节的时候,和当地村子关系协调难度很大,好不容易破除一些阻碍可以施工时,他们连续三个昼夜放线、挖基坑,当时正值三九,天寒地冻,秦岭山下的风吹的脸都麻木了,每隔几分钟,就要监测一次标高,刺骨的寒风和漆黑的夜空,第一次让他觉得快要支撑不住。说到这里,他的眼眶微微泛红。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不怕吃苦,即然干了这份工作,就吃得起这份苦”,他笑着说,脸上带着异样的光彩。
他有着一种对数字近乎偏执的追求,在每一次测量的刻度之间,在一毫米还是两毫米的锱铢必较中,坚守,绽放。(芦海艳)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