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提速——访陕汽集团董事长方红卫

“载重”提速——访陕汽集团董事长方红卫

2010-03-04 08:59:51    1099次点击               发布者:admin       字体:【

 


方宏卫接受记者采访

  从2008年6月12日被正式任命为陕汽董事长以来,方红卫第一次站在陕西众多媒体的聚光灯下。他急匆匆赶来,大约是这次要谈的话题过于沉重,这位一贯低调的少帅更显严肃。
    2008年,对于中国重卡行业来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尽管2008年全年陕汽仍然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11%,但7.6万辆的销售数字比年前制定的8万辆目标还是差了4000辆。在机会逐渐变得稀缺的环境中,企业很难保持过去高速成长的模式,陕汽过去的成功使方红卫面临较大的压力。
    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陕汽集团需要从生产、销售以及供应链等多环节搭建更大的平台,方红卫需要在宏观、微观等多角度中审视、思考并做出决策,需要良好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许是经历过陕汽的艰难起伏,方红卫的眼里充满坚毅的自信。这种自信缘于他对陕汽发展脉络的熟知和足够的掌控力。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中,方红卫和陕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自我的突破和升华。这需要“坚持”,但比之更重要的是“智慧”和“策略”。
    2009陕汽商务大会上,方红卫明确提出要推进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由传统制造销售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化。对此,方红卫提到:“我们要眼睛向内,走内涵型发展道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对渠道资源动态掌握,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
    “服务型制造”是生产与服务相结合的制造业产业形态,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方红卫解释说:“目前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如果不能做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融合,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就难以生产出高可靠、符合用户价值的产品,难以对用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对于以“德龙天下,品质成就未来”为理念的陕汽来说,“服务型制造”商业模式是新陕汽的一种必然选择,这在我国重卡行业是唯一的。
    与新的运营模式几乎同时展开的是陕汽发展战略的悄然调整,“做强重卡,做大商用车,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陕汽在经历几年飞速跃进之后,对于自我重新审视和全面自省,方红卫不仅要继续做强重卡,还希望寻求在中卡、客车、微型车、关键零部件及专用车方面寻求全方位发展,形成重、中、轻、微以及大客车在内的商用车集团。
    2008年12月30日,陕汽集团蔡家坡汽车生产制造新基地开工建设,投资20多亿元的微型车项目2012年一期建成后将各具10万辆的生产力,全部建成将具备30万辆的生产能力,形成1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这标志着陕汽新战略的起步。
    几天后,“智能节油”重卡——陕汽09款国Ⅲ重卡正式亮相,为市场提供了智能化、高性能、低成本的全新解决方案。
    在服务网络的构建上,方红卫继续深化落实“大S服务”工程,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努力使服务更高效,形成17家配送中心、200余家特约配件专营商、1000余家服务商组成的精细化分工协作的配件供应网络,由配送中心进行区域配件的储备和高效配送,实现无缝隙网络覆盖的专业化配送销售体系。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陕汽2009年重卡用户的危机突破方案初显成效:2月份陕汽集团公司共销售汽车5776辆,环比328%。其中重卡4134辆、中卡1600辆,大客车底盘42辆。3月份重卡订单上升到5000辆以上,日产20辆上升到150辆,预计一季度可上万辆。中卡最近最高日产达到200多辆,预计一季度可达5000多辆。就在几天前,陕汽欧舒特公司与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1600多台环保客车底盘的购销合同。
    陕汽集团还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销售,不断加强销售网络平台的建设,并在18个国家建立了21个销售服务网络。并顺利通过了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产品准入认证;完成了SHACMAIN标识的改进和海外市场Ⅵ形象设计。2008年底,陕重汽进出口公司一下赢得阿尔及利亚3000辆重卡的大订单。到今年2月份底出口2708车辆,创汇11071万美元,同比增长116.36%。
    狄更斯的名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当金融危机给方红卫一个下马威时,国家在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投资及振兴汽车产业规划又使他面临着一个绝好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方红卫希望在2009年结束时,陕汽的产销量能够达到10.3万辆,其中重卡7.5万辆。
    如今,陕汽利用省上2008年末的流动资金贴息款项,储备了大量钢材、炉料、有色金属等资源性材料以及发动机、变速箱、钢圈、板簧、轮胎、各种阀类等重点资源。2亿元资本金也及时投入,确保了陕汽总装二线、中涂线、F200装焊二线的顺利完成,使陕汽重卡的产能达到了10万辆/年。
    对于方红卫和陕汽而言,“寒冬”无疑是一次强身的机会,如何转“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创造出新的发展奇迹,将直接关系到“大陕汽”战略的实现。 特约记者 刘公望

这篇文章好看吗?

精彩 一般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这种感觉真的很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