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崔建敏是陕西路桥集团青海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A4标桥梁预制场场长。1977年进入省公路局下属的工程队工作后,崔建敏一直从事桥梁施工,从肩扛手挑到机械作业,从沙石小路到高速公路,虽已年过半百,可队友们都亲切称呼他为“老路桥”,这个“老”字并不是说他年龄大,而是说他本事大。钢筋工、混凝土工和架子工等几乎所有桥梁施工操作工种他都干过,安康至岚皋公路的大拱桥、河南许平南高速桥梁、蓝商高速公路桥梁等他都参与其中。说起这些傲人的经历,他挥挥手说:“这都是工作该做的,关键是让山里的人方便出行,山外的人顺畅进来。”
青海高原谱新曲,老骥伏枥志不移。像崔建敏这样的老同志在路桥一线职工中已是凤毛麟角。他的妻子多次劝他干一些辅助性工作或调到后勤岗位,他说:“咱有这个好手艺,还有这把硬骨头,路桥人没有吃不了的苦。”他的好手艺也早在业界传开,许多私人老板出高薪聘请崔建敏,但他总是婉言谢绝。几十年的老路桥,已经离不开这个风雨同舟的大家庭了。
2011年4月,陕西路桥承接了青海省共和至玉树公路300公里路段的桥梁预制安装任务。这是青海玉树地震灾后公路重建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由于该项目所在地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条件艰苦,很多职工望而却步。面对一些职工因高原反应退下阵来的局面,崔建敏挺身而出,迅速奔赴高原工地。冒着凛冽的寒风和雨雪冰雹,崔建敏和前期筹备人员住着帐篷、穿着大衣、吃着夹生的米饭,利用不到一个月时间筹建完成了项目部驻地和混凝土拌和站。这段时间,他也出现了头晕、浮肿的现象,但崔建敏吃了些抗高原药,坚持熬到了适应高原工作环境。“我们路桥工就是工作环境艰苦,生活困难的地方才需要交通发展带动经济。”在崔建敏心里,自己的工作并不只是简单的架桥施工,更是承担了当地人幸福生活的希望。
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崔建敏和家人聚少离多。对妻子和孩子的亏欠,是他一直以来的愧疚。对家千里之遥的思念,让他对家庭有了更深的认识。当同事家中遇到困难时,当他了解灾区家庭的不幸时,他总是慷慨解囊。说起省劳模这个称号,崔建敏也只是微微一笑:“铺更多的路,让更多人方便回家。”
这篇文章好看吗?
精彩 一般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