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站在办公室窗前,放眼望去,丝丝垂柳,在轻风中摇曳,宛如妙龄少女在轻歌曼舞。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吹柳笛、挖野菜,那些年和母亲相依相伴的日子里。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每每到了春天,脱掉厚重的棉衣,蜷缩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放学后总是会迎着明媚的春光像一窝蜂似的冲出校门,迫不及待地奔跑在乡间小路上。折一些新发的柳枝,先编一个柳枝帽戴在头上,剩下的做成大大小小、长短粗细不一的柳笛。粗柳笛发出浑厚的声响,细柳笛则发出清脆、悠扬、婉转的声音。谁编的帽子好看?谁的柳笛声好听?小伙伴们互相比较着,争执着。此时的乡间小道上、场院里,柳笛声此起彼浮,遥相互应,久久的在空中飘荡着。
记忆中,每逢冬季,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新鲜的蔬菜,都是只能吃储存菜或者咸菜,为了让一家老小能有菜吃,一到秋天,母亲就会忙碌着,切萝卜头、挑土豆、捡白菜,分类的放进菜窖里。据母亲说,这样萝卜就不会空心,但也不能长时间储存。为了一直有菜吃,当然还得把白菜、萝卜、辣椒等腌制成咸菜,那时候,每次看着与一日三餐为伍咸菜,我们不愿意吃时,母亲就会说“有这就不错了”:“有的人家连咸菜都没有,知足吧!”
春天终于来了,满山遍野的田地里、场院里、山坡上,野菜。“无疑就是大自然对我们最好的馈赠。”到了每年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放过这尝鲜的机会,纷纷拿上“武器”走出家门。这时的田间地头经常会出现成群结对的妇女、儿童挖野菜的场景。我紧跟在母亲身后,一边找野菜,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恍惚间,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巨画中,沉醉不知归路。
野菜的种类很多,最熟悉的莫过于荠菜、刺角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母亲用荠菜做的各道美食:荠菜面、凉拌荠菜、荠菜卷、荠菜蒸饺……我最爱吃荠菜蒸饺,但它做起来工序颇多。母亲每次做荠菜蒸饺,总是早早地走进厨房和面,摘荠菜、洗荠菜以及切各种配菜。那时候,家里人很多,每次做饭都会耗费母亲大半天的时间,何况是做荠菜蒸饺呢!为了全家人能吃上可口的荠菜蒸饺,母亲从来不嫌麻烦,总是忙前忙后的,好像从来不知道疲惫为何物!
小时候,父亲在矿区工作,而我们姊妹几个则和母亲在农村老家生活。沉重的农活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从不叫苦叫累。为了生计,白天她下地干活,到了晚上,她坐在煤油灯下飞针走线,为我们缝衣、纳鞋。多少个夜晚,母亲用她满是皴裂的双手把我们从梦乡里唤醒,让我们试穿新鞋。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母亲硬是带着我们“熬”了过来。
岁月匆匆,一晃几十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冬天,大棚里的新鲜蔬菜应有尽有,又谁还愿意天天和咸菜为伴?这些年,唯一没变的是我对野菜的思念,故乡的荠菜是否还有当年的味道?
母亲也老了,曾经挺拔的身躯早已弯曲,双眼也变得模糊。俗话说得好,儿到八十也是娘的心肝宝,母亲永远都是那个最爱我们的人。多少年了,母爱如这阳春三月的春风细枊,一直轻抚着我的心田。满园春色抵不过母亲对子女的爱,春风十里,不及常伴母亲左右。因为疫情我已经有近一个月没有回家了,再忍耐几天,就能回家去吃上母亲做的荠菜蒸饺,那承载着我童年味道的蒸饺。(蒲白煤化运营公司 屈渭红)
我站在办公室窗前,放眼望去,丝丝垂柳,在轻风中摇曳,宛如妙龄少女在轻歌曼舞。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吹柳笛、挖野菜,那些年和母亲相依相伴的日子里。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每每到了春天,脱掉厚重的棉衣,蜷缩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放学后总是会迎着明媚的春光像一窝蜂似的冲出校门,迫不及待地奔跑在乡间小路上。折一些新发的柳枝,先编一个柳枝帽戴在头上,剩下的做成大大小小、长短粗细不一的柳笛。粗柳笛发出浑厚的声响,细柳笛则发出清脆、悠扬、婉转的声音。谁编的帽子好看?谁的柳笛声好听?小伙伴们互相比较着,争执着。此时的乡间小道上、场院里,柳笛声此起彼浮,遥相互应,久久的在空中飘荡着。
记忆中,每逢冬季,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新鲜的蔬菜,都是只能吃储存菜或者咸菜,为了让一家老小能有菜吃,一到秋天,母亲就会忙碌着,切萝卜头、挑土豆、捡白菜,分类的放进菜窖里。据母亲说,这样萝卜就不会空心,但也不能长时间储存。为了一直有菜吃,当然还得把白菜、萝卜、辣椒等腌制成咸菜,那时候,每次看着与一日三餐为伍咸菜,我们不愿意吃时,母亲就会说“有这就不错了”:“有的人家连咸菜都没有,知足吧!”
春天终于来了,满山遍野的田地里、场院里、山坡上,野菜。“无疑就是大自然对我们最好的馈赠。”到了每年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放过这尝鲜的机会,纷纷拿上“武器”走出家门。这时的田间地头经常会出现成群结对的妇女、儿童挖野菜的场景。我紧跟在母亲身后,一边找野菜,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恍惚间,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巨画中,沉醉不知归路。
野菜的种类很多,最熟悉的莫过于荠菜、刺角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母亲用荠菜做的各道美食:荠菜面、凉拌荠菜、荠菜卷、荠菜蒸饺……我最爱吃荠菜蒸饺,但它做起来工序颇多。母亲每次做荠菜蒸饺,总是早早地走进厨房和面,摘荠菜、洗荠菜以及切各种配菜。那时候,家里人很多,每次做饭都会耗费母亲大半天的时间,何况是做荠菜蒸饺呢!为了全家人能吃上可口的荠菜蒸饺,母亲从来不嫌麻烦,总是忙前忙后的,好像从来不知道疲惫为何物!
小时候,父亲在矿区工作,而我们姊妹几个则和母亲在农村老家生活。沉重的农活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从不叫苦叫累。为了生计,白天她下地干活,到了晚上,她坐在煤油灯下飞针走线,为我们缝衣、纳鞋。多少个夜晚,母亲用她满是皴裂的双手把我们从梦乡里唤醒,让我们试穿新鞋。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母亲硬是带着我们“熬”了过来。
岁月匆匆,一晃几十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冬天,大棚里的新鲜蔬菜应有尽有,又谁还愿意天天和咸菜为伴?这些年,唯一没变的是我对野菜的思念,故乡的荠菜是否还有当年的味道?
母亲也老了,曾经挺拔的身躯早已弯曲,双眼也变得模糊。俗话说得好,儿到八十也是娘的心肝宝,母亲永远都是那个最爱我们的人。多少年了,母爱如这阳春三月的春风细枊,一直轻抚着我的心田。满园春色抵不过母亲对子女的爱,春风十里,不及常伴母亲左右。因为疫情我已经有近一个月没有回家了,再忍耐几天,就能回家去吃上母亲做的荠菜蒸饺,那承载着我童年味道的蒸饺。(蒲白煤化运营公司 屈渭红)
最新文章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