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财政资金全部转给地方。为此,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让资金直达市县基层,主要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很多人关心:这2万亿财政资金,到基层了吗?用得好不好?
11月12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到10月底,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资金当中,中央财政下达了1.695万亿元,进度是99.7%,具备条件的资金已全部下达,未下达的主要是预留后续疫情防控补助资金。
省级财政分配下达1.615万亿元,占中央下达指标的95.6%。其余还没有下达的资金,主要是按照政策规定,省级留用一部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从使用情况看,截至10月底,各地已将包含32.63万个项目的1.607万亿元预算指标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形成支出1.198万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的70.9%,高出序时进度4.2个百分点。1.198万亿元支出中,市县支出1.152万亿元,占比96.1%,体现了资金直达基层、“一竿子插到底”的政策要求。
惠企利民,资金使用立竿见影、利在长远
“这笔资金保障了企业生产线运转,企业无后顾之忧,大家伙干劲儿可足了!”重庆好哥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小平说。
郭小平介绍,6月30日,财政部下达了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优惠贷款贴息资金预算指标, 7月14日公司就收到江津区财政局拨付的贴息直达资金4.2万元。“为了节省企业申报、审批时间,区财政局工作人员帮我们把所有申请资料扫描、上传到市财政局。”
据了解,重庆市分配给了江津区中央直达资金7.39亿元,江津区将超过半数的资金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支出上,如轨道交通5号线、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管网等。
山东省平邑县辖区服务112万居民,辖区内有村卫生室525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平邑县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将全县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设、设备配置逐步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然而,迫于疫情发生及县财政压力,工作进展缓慢。今年中央直达资金到位后,县财政及时拿出1050万元用于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
“直达资金为加快平邑县村级卫生室建设,提升医疗公共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县财政部门负责人说。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告诉记者,直达资金惠及全省6868.7万人次,惠及19371家企业,落实到7625个项目上,弥补地方财力缺口,极大地缓解了地方“三保”支出压力。“惠企利民效果‘立竿见影’也利在长远!为群众降下及时雨,为企业服下定心丸,为市场注入强心剂,为基层打开减压阀。”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2万亿直达资金投向更加精准,政策有效性明显提高。
在支持减税降费方面,中央财政通过安排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后,全面弥补了地方落实减税政策形成的减收,还较大幅度增加了地方财力,从而有力支持了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
在保居民就业方面,用于就业补助、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资金支出460亿元,困难群众生活的补助资金已支出1300亿元,有效、有力地支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在保基本民生方面,用于民生的资金达到9636亿元,占中央直达资金的57%,支持兜牢民生底线。
在保市场主体方面,累计支出惠企资金5800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74万家,累计140万家次,其中贷款贴息、援企稳岗、补贴补助等直接助企纾困的政策资金支出1060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近34万家、个体工商户近25万户。
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用直达资金安排的1亿元以上的项目是2000余个,总规模超过4500亿元,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纳入直达管理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亿元中,已经支出182亿,支出进度为91%,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资金保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认为,2万亿元直达资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疫情防控,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突出表现在支持开展常态长效疫情防控、帮扶企业保市场主体、帮扶群众保居民就业、下沉财力保基层运转和集中财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触底反弹,实现强劲恢复性增长。
擦亮“千里眼”,强化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资金快速抵达基层一线,在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同时,财政部门还启用了资金监控系统,制定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和监控管理制度。
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是指在保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地方保障主体责任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完善相关资金分配和监管程序。为加强多部门协作,财政部牵头建立了部际专项工作机制,与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审计署、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各种协调和信息共享。
资金直达基层后,能不能“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跑冒滴漏?
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堪称“千里眼”,目前,财政部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可对资金实现“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监控。各地各级人大机关、审计部门、财政监管部门,也能依托这一监控系统开展全方位监管。
深圳市财政局“中央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截图。
通过中央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建立直达资金的台账。台账可以清晰记录直达资金整体的分配下达情况以及各区已分配情况,可以看到其对应的项目名称以及每一笔支出的金额、收款方账户名称、付款方账户名称、付款日期等明细。资金是否到达了市县基层、是否落实到企业个人,一目了然。
市区财政部门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可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在财政部门内部、相关部门之间,以及市区财政部门之间进行定期对账,确保直达资金及时拨付、安全高效。
在12日的发布会上,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郝磊介绍,今年是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探索实施的第一年,中央有关部门创新监管方式,各地方也积极采取措施,为直达机制落地见效提供坚强保障。
河南、贵州等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小组、工作专班,建立了联络员制度、报告制度等工作机制;北京、天津等地首次搭建了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预算指标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数据对接;湖北等地分类完善预警机制,并将预警机制嵌入了监控系统;山东、云南等地建立反馈机制,定期反馈直达资金的支出进度、明细等…… “目前看,直达资金管理执行比较规范,挤占挪用等严重违规问题相对较少。”郝磊说。
据悉,更广范围的财政资金“直达”,已经在探索中——财政部门正积极问计于基层,“下一步,将研究提出明年直达机制资金范围和工作方案。”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王泽彩认为,直达机制的实施落地,是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的一次“大练兵”。它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建立健全动态监控系统,实现了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绩效目标的“双监控”,对偏离绩效目标和预算执行进度的能够限期矫正,调整项目设计方案,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形成事实工作量,助推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也为强化预算编制和绩效约束,提供了制度性和实践性积累。 要处理好规模性直达、结构性直达与精准直达的关系,真正实现直达效率由临时性、应急性向常态化、制度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