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掩映下的一栋栋大楼错落有致,宽阔干净的一条条水泥路平坦延伸。碧绿的翠柳迎风飘扬,摇曳生姿;平整的草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鲜艳的花朵含苞吐蕊,竞相绽放。其间间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婉转悦耳……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您一定会觉得这种“莺歌燕语、鸟语花香”的景象只有在风景区或是度假山庄才能看到,很难将这一切和一个煤矿矿区联系起来吧?然而,当我们在四月中旬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位于司马故里、历史文化名城——韩城的陕西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样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卷。见微知著,如此优美的矿区环境及接下来的探访和见闻,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写在这里每个角落和每个人身上的两个字:和谐!
艰苦创业,闯出辉煌之路
“那时候难啊!以前我们矿区都是一排排简陋的土窑洞,道路也都是砂石路或土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条件非常艰苦。公司组建以后,才将原来的破窑洞进行了拆除清理、垫土绿化,硬化了矿区所有的道路,装修了办公大楼,才慢慢地有了我们现在这样的环境。”接待我们的公司工会张副主席在回忆起公司的创业发展历程时,感慨万分。
据他介绍,燎原煤业公司的前身是原属韩城矿务局的国有燎原煤矿,地处黄河之滨、梁山脚下。公司组建之前,由于当时全国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煤炭企业生产难以为继,原燎原煤矿因资源枯竭,资不抵债,被列入国家煤炭企业关闭破产的“1440”工程。为了充分利用国家这一优惠政策,顺利实施企业的破产重组,时任矿长兼党委书记梁建仓受命于危难之际,勇敢地带领矿一班人挑起了这副重担。经过全员的共同努力,一个崭新的股份制企业——陕西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2月8日正式成立。
艰难险阻,玉汝于成。浴火重生的燎原企业面对破产前留下的烂摊子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但是,在公司稳健睿智的领导班子团结带领下,企业上下一心,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原燎原煤矿重组的240多名国家正式职工全部参股加入新企业。他们不畏困难,不怕低头,艰苦创业,不仅顺利度过了破产重组的困难期,更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谱写了一首现代企业重组、实现科学发展的时代华章。
经过八年多的持续发展,目前的燎原煤业公司共有员工780余人,其中重组员工245人。拥有先进的井上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和年产45万吨的现代化洗煤厂,拥有独立的铁路专用线,形成了产、洗、运、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先后投入了3000多万元,改善了企业生产、生活和办公环境,创造了公司成立以来3000多天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好成绩。先后上缴国家、地方税费1.73亿元,股民人均72万余元。支持周边村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扶贫救灾等超过500余万元。公司矿井11#煤水平延伸接续工作实现突破,解决了企业资源接续的问题,使矿井生产寿命延长了20年,实现了企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公司先后被评为韩城市纳税十强、二十强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渭南市纳税千万元大户、小巨人企业、2008年度生产经营先进单位,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双爱双评先进企业,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董事长梁建仓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2005感动陕西十佳人物和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企业在经过市场的风雨洗礼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闯出了一条突破发展的辉煌道路。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规范有序
在梁建仓董事长办公桌上,我们看到了一篇最近他在外地学习时亲笔撰写的论文《浅谈煤矿矿长安全管理之要旨》。这篇论文里,他开篇明义即写道:“安全管理是煤矿各项管理工作之首,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走在公司办公楼通往矿调度楼的路上,一块巨大的宣传牌立在那里,上面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安全生产嘱咐语温馨而亲切:“您是父母的肝,您是妻子的山,您是儿女的天,请您务必把好安全生产关!”
透过这些,我们发现了燎原公司企业管理的精髓,也探究出了他们企业成立以来连续3000多天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秘诀。这就是:以安全管理这条主线统领带动其他各种企业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紧抓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发展。
“如果有一个好的机制,安全管理中的主动成分就占优势,机制不好管理中的被动成分就占优势。”梁董在他的论文中这样说道。的确如此,燎原公司在这几年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探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了党政工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安全管理成为了贯穿各个环节和始终的常态工作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
在这一方面,公司工会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和联系职工的优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几年公司工会通过坚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扎实开展群安工作和家属协管工作,完善了群安员制度和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努力建设职工安全之家。组织签定了《安全保证书》、《夫妻安全联保合同书》和《师徒合同》,办好安全专栏,在井口及井下主平峒建立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长廊。坚持每年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月”活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安全咨询、签字、宣誓、演讲和答题竞赛活动。组成安全教育巡回演讲团,深入一线讲安全,使一线员工受教育面达到了85%以上。强化群安工作,落实群安员津贴,激发实施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年1-12月份,26名群安员共汇报安全信息3965条,处理隐患3953条,隐患排处率达到了95%以上。每年夏天组织家属协管员到井口开展为期60天的 “送茶水、嘱安全”活动,提醒他们时刻不忘安全生产,牢固地筑起了第二道防线。不定期地开展“查烟火、查化纤、查违章”的“三查”活动,从事故源头抓安全,不断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
在有效细致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促进和带动下,公司各项企业管理工作得到了全面提高,长足发展,呈现出规范有序的大好局面。按照“上精下实”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方位地进行了体制和制度创新,全方位地激发出了员工的工作和创造激情。在劳资管理方面,全员竞聘上岗,工资分配实行以岗定责,易岗易薪,并建立了工资平等协商的机制。在民主管理方面,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股东暨员工代表大会,推行厂务公开,把涉及员工记分分配、工资奖金分配、罚没款项等有关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上墙公布,接受监督。在成本管理方面,实行机构精简,压缩一般性支出。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生产工艺,节约生产成本。
规范有序的企业管理工作是燎原煤业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通过细致扎实的管理,企业步入了稳健发展的正轨,每一位员工也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了各项管理活动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旨。
和谐发展,构建幸福燎原
一晃到了中午,我们来到了公司的职工食堂。这里,就餐的职工三五人一桌,或是几个小菜,一碗米饭;或是一份炸酱面,一瓶汽水,吃的津津有味,不亦乐乎。广播里播放着优美舒缓的音乐,缓解着这些刚从井下上来的工人们忙碌疲劳的精神。
听张主席说这个食堂是公司为了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投资兴建的。职工在这里就餐全部饭菜都是最低成本价,公司每年给食堂承包者一定补贴,以确保饭菜质量。同时改新建的还有员工生产浴室、文体活动中心、灯光球场等生产生活娱乐设施。
徜徉在矿区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和煦的春风迎面拂来,看着那些劳累了半天的工人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或是在那里小憩,或是在职工活动室里下棋看电视。在同他们沟通交流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生活在这里真幸福!
幸福来自企业的发展,幸福源于这几年公司积极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和温馨的环境。梁建仓董事长在公司股东暨员工代表大会上这样讲到: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是自然的影响力,制度是硬的,文化是软的;制度是温度,文化是湿度,只有温湿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的确,正是公司决策层认识到了这种“温湿结合”的重要性,燎原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抓好企业管理,更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积极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和温馨的发展环境,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内涵。在员工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上加大投入,建起了员工梦想了40多年的井下斜巷人车工程,在韩城新城区建起了职工住宅岩鑫园小区,购置了2辆大轿车每天接送员工上下班,安装了矿区路灯和灭尘喷洒设备,不断优化改善了矿区环境和员工生活条件。在职工文体生活方面,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各种活动。利用各个节假日,举办了职工篮球运动会、国庆文艺晚会、职工歌咏大赛、乒乓球比赛等。与韩城市总工会、环保局合办了“燎原杯”建设绿色家园书法大赛。去年9月份组织了200多人的合唱团参加了 “韩城市庆祝建国60周年群众歌咏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组织了200余名职工和家属到皇城相府、云台山、少林寺等地旅游观光。
公司坚持把关爱员工作为一项制度和民心工程长抓不懈。员工工资七年平均增长了350%,每年中秋春节公司都会为员工发放米、面、油、肉和高档衣服等物品。组织了300多名职工参加了免费扶助体检,100多名一线采掘职工开展了职业病普查。掘进区一名职工因患严重的肝腹水无钱就医,公司工会在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帮助他落实了住院手续,发动职工捐款7000多元,及时解决了他的困难。采煤区工人丁军民去年5月份在井下右手拇指受伤,几个月不能上班,生活困难,公司为他发放救助金3000多元,帮助度过了生活难关。正是公司这种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广大员工把燎原当作自己的家,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化作回报企业、维护企业发展良好局面的自觉行动。用一些员工自己的话说就是:“公司没有把我们当成她的雇工,而是像兄弟家人一样地关心照顾我们,我们再不好好工作,就对不起自己的家人,更对不起公司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正是有了“家”这样的企业软环境,也正是因为这种和谐的企业文化“湿度”的滋润,才让燎原公司的每个干部员工工作生活在这里倍感幸福和温馨,形成了“栓心留人”的良好企业发展氛围。这正是燎原公司不竭的发展活力,也是他们应对各种艰难险阻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证企业航船永远保持正确前进方向的强大动力。 (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