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听蒲白老兵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

一起来听蒲白老兵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

2020-11-10 11:12:24    1166次点击               发布者:真实自我       字体:【

李文渊--上了战场,就要做随时牺牲的准备
        走进在城固县工行家属院里,老人带着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高兴的给我们拉起了二胡曲目“良宵”,让我们走进了他的抗美援朝故事。
        李文渊,1933年10月,出生在城固县一个小山村里,由于小时身体弱,父母便一直把他带在身边读书,1951年城固县成立了独立营,为了影响国家号召,开始了援朝,他清楚的记得,当时每个县抽调一个连,一个连有100多人,当时他被分配在64军后勤三分部运输一团三营二连,他毫不犹豫的跳上了从华阴县到了丹东的大闷罐子卡车。经历了6天七夜的颠簸来到了丹东新义州。
        他们的部队主要负责给前方部队运输物资、保护军库,在朝鲜战场不分前勤后勤,到处都是战场,那时他们的整个后勤线上通常都是夜间行军,夜间部队防控设备开始站岗,一来飞机不远的防控哨就开始名枪,咱们的运输司机、步兵就关灯躲避,飞机不来呢,就开着灯往前方送武器、弹药、粮食。一般到凌晨的5点多他们就开始停止行动。那个时候为了保密,他们把炮弹叫石头、沙子叫大米,土叫面,水叫汽油。由于自己年纪小,当时居住的防控洞里又很潮湿,他全身长满了褥疮、疼痛让他们每天晚上的行动他都掉队,他们的班长是一名从山西来的,叫梁山海,经常帮助他,他跑不了就过来拉他。
        老人表示,只要上了战场,就要做随时牺牲的准备。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
        1953年7月底,停战协议签订后回到了国家。由于几次搬家,过去的转业证、和战友的合影已经丢失。表示非常遗憾。
        回国后先后到到淳化农场工作一年,后期上了省建工局干校,分配都东郊的修配厂,1966年追随家属到了蒲白矿务局白水煤矿,在筹建队,运销科、土建队工作,1993年从白水煤矿退休,回到了老家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读书、写字成了他最大的爱好,时不时还不忘拉起他心爱的二胡。
 
 
张敬伦  
        1950年12月,17岁的张敬论参加了家乡白水县独立营。1951年4月加入西北野战军一军一师三团一营,部队数次战斗后,1952年12月奉命入朝作战。
        时值冬日,朝鲜的气温都在零下20多度,晚上更低,牢牢掌握制空权的美军飞机利用白天疯狂的轰炸,志愿者没有帐篷,只能自己挖山洞,脚上是泡上加泡,只要部队休息,大家不管地上是什么东西,就坐下去,趟下去,起来的时候还要你推我,我推你才能起来。由于道路、桥梁被炸毁,部队只能逢山过山,逢水过口水,饿了就吃一口炒面,渴了就吃一口雪。
        马良山是扼守朝韩之间的咽喉要冲,也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到1953年6月他们一直都在马梁山战区前沿17号阵地战斗。
       
朝鲜停战后回国,1956年3月复员回乡安排到白水县公安局中队工作,随后又调整到白水矿保卫科警卫队工作,1960年左右调入矿生产调度室,1962年任运销科营业组长,不久组织命令出席铜川.王石洼煤矿给一百多名干部办学习班,在这之间兰空部队军代表推荐我同宋振荣同志出差外调十二级领导干部崔明亮的历史问题,出席任务完成后回矿继续原单位工作上班,不多几年因工作需要又调回原保卫科《公安科》工作直至退休。
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们相比,我还能说些什么,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待遇,我要一辈子感恩和铭记。这是张敬论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
        “抗美援朝是红色历史的一部分,是志愿军老兵、老干部和老一辈人不能忘记的岁月,在白水社区还有很多你孙根茂、李文渊、张敬伦老人一样的抗美援朝英雄,虽然已经去世,我们无缘听他们英雄故事,但他们把红色精神留在的子女身上,光荣地传承下去。”
(白水社区  张英)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蒲白建庄矿业公司机电队邀请移变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