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花铁汉“老张”工作记

钢花铁汉“老张”工作记

2017-02-08 09:25:26    729次点击               发布者:汉钢炼铁事业部       字体:【

 

钢花铁汉“老张”工作记
题记:炙热高炉如盛夏,奔流铁水开钢花。哪条好汉有巧手,都把炉前老张夸。
走进2号高炉出铁场时,恰逢铁口开口,耳边顿时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开口机钻杆有力的振打和旋转之下,铁口被顺利打开,火红的铁水从铁口奔流而出,美丽的铁花立刻飞溅开来,沿着出铁场主沟、铁沟流向摆动溜嘴进入铁水罐车,场面绚丽壮观。还没走进高炉,老远就听见有人在喊:“老张、老张……”。他们叫的“老张”不是别人,正是忙着指挥开铁口的炉前大班长张忠俭。
“老张”今年46岁,自1992年进入陕钢,25年来他一直没离开过炉前生产一线,他把人生坐标牢牢地定位在自己所钟爱的炼铁事业上,特别是大部制改革后,他担任了2号高炉炉前大班长。在这个重要岗位上,他不断加强班组业务学习,着力进行岗位大练兵,打造出一支拉的出、叫的响、作风严、士气旺的硬队伍,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张忠俭深知安全是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只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抓好管好,才能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所以他常说:“一切工作都要按操作规程作业进行,一点儿不能差,差一点儿也不行。”
在安全管理上,张忠俭说到做到,一次,铁口工陈亮做泥套双腿跨在大沟两侧,面对这种习惯性违章,他发现后立即制止,严肃的对陈亮说:“你这样,一但踩滑,跌入大沟后果不堪设想,会造成严重的烧伤……”。老张的一席话,不但教育了陈亮,而且启发了他,这件事后,机灵小伙子陈亮就有了消除生产隐患的想法,经过深入的琢磨,不到三天时间,他创造了用氧气管焊接的“安全箅”,出铁时就把“安全箅”横架在大沟上,不用时取下来,方便灵活。
天车是炉前日常使用最频繁的起重设备,动辄几吨的物品在天上“飞”,容不得半点闪失。有一次,天车在即将起吊的前一刻,被“老张”厉声喝停了,原因是负责稳住吊装斗的那名外协单位工人站位不正确,存在被挤压的危险,“老张”让他离远些,对方却不以为意,被“老张”强制劝走之后,起吊的一瞬间,吊装斗朝着这名工人刚才站立的地方快速横移过去,撞在了横粱上,磕出了一道深深的凹痕,无需多说什么,心生后怕的那位工人,拉住老张的手满脸歉意。
  “老张”还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炉前相关的每一项备件耗材成本,张忠俭都了如指掌。在日常生产组织中,他特别注重对炉前班组人员成本意识教育:“这些东西都是企业花钱买的,和企业效益息息相关,也和大家的收入息息相关,咱可千万不能浪费。”小到一个隔油垫一个螺丝,大到一根钻杆一根六棱钢,他都要求职工能省则省,增强大家的成本观念,牢固树立点滴节约的意识,同时开展四个炉前班组的耗材消耗竞赛,每月评比。同时,在生产操作上,“老张”带领炉前班组不断改进操作方式,向精细管理要效益,通过严格执行下渣前要泵制度,避免因无渣处理系统提前开泵造成用电浪费;为确保铁不进粒化塔,他实施“双沙坝法”,杜绝渣铁分离时铁进粒化塔造成生产中断;把废旧的大钻杆加以回收,再变成加长钻杆使用,节约成本。
  “炉前好多人觉的不是啥难干的活,其实不然,咱们这活粗中有细,只有将粗活儿干细了,将细活儿干精了,才能干好炉前工作。”这几句话是“老张”经常与员工们念叨的。出铁前每个细节都要检查确认,俗话说:“三十不学艺”,他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不会落伍。平时他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虚心向高水平的同行学习。同时,他也要求班组职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技能。为方便大家学习,他参与制定了《炉前标准化作业规程》《炉前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一系列规程与规定,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标准,也为确保高炉安全顺稳生产提供了支持。
 “老张”还是个敢于担当,冲锋在前的汉子。今年4月份,高炉恢复生产,“老张”深知由于停炉时间较长,开炉的难度不亚于开一座新炉,为保证顺利开炉,他带领员工深挖炉内积料,硬是扒到了出铁口孔道以下80厘米,足足比正常扒料深了2米多,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将1500多根木材码进炉内。经过充分准备,经过两天两夜的不懈努力,铁水顺利从铁口喷涌而出……。
“老张”说:“我这辈子还真是和高炉有着不解之缘,开始工作时在炉前,一转眼在高炉上干了二十五年,虽然有苦有累,但是再难的工作都要有人做,做了这些年,我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工作。”他还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奋战在炉前,带领班组成员继续前进、攻坚克难,为汉钢的炼铁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何光钊)

57ff9110ffee7edb1ba9c09a8ed31e98.jpg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红、蓝、黄、绿”谱写检验叙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