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延长油田采风系列—— 走进青平川

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延长油田采风系列—— 走进青平川

2011-12-05 14:24:26    885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字体:【

           贾兴华

到油田采风,最想看的就是开采出来的石油从地壳深处喷涌而出的场面。
在我的印象中,油田是神秘的,对她的认识仅仅是通过几十年前的电影《创业》和歌曲“石油工人之歌”中的星星点点的了解,知道石油工人钻井采油栉风沐雨十分辛苦,一旦油井打好后,原油就会像抽水机一样滚滚流淌。一直渴望有机会能够身临油田,亲眼目睹石油喷涌而出的壮观景象。金秋九月,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组织11位职工作家深入延长油田开展文学采风活动,自己有幸作为采风团的一员走近渴望已久的油田,走近石油工人,通过短暂的零距离的接触,对延长油田的历史、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了点滴了解。
一辆小车加油一次,需要一口油井连续几天不间断的采油
汽车在山间公路上疾驶,穿过一条条沟壑,翻越一道道山梁,向大山腹地伸展。根据采风活动的安排,采风团被分成五个小组,分头深入五个采油队开展活动。我和《文化艺术报》总编张若星、西安兵器工业公司作家周折编入一个小组,安排到延长油田青平川采油厂采风。

青平川位于延川县境内,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笔下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所描写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清平湾。不同的是,史铁生用平实而浪漫的笔法描绘了30多年前在这里插队时的风土人文画卷,并从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中发掘出了整个民族生存的底蕴;我们在时隔几十年后来到这里是要了解现代社会在这块土地上的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

来到油田划分好编组,一种急欲看到原油滚滚而出场面的冲动油然而生,巴不得立即赶到油井旁。天公真做美,虽然一路上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但当我们来到青平川采油厂时,阴霭悄然散去,太阳穿透云层照射到岩畔山垴。

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延安、榆林境内,是我国陆上唯一具有百年历史的油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先行者。延长油田始建于晚清,1905年筹建延长石油官厂,1907年9月10日,我国陆上第一口工业油井“延1井”在延长县城西门外钻成投产,成为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雏形。战争年代延长油田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贡献,1944年5月,毛泽东主席为时任石油厂厂长陈振夏亲笔提写了“埋头苦干”四个大字,成为延长一代又一代石油儿女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之魂。新中国成立后延长油田为石油工业输送了大量的科技骨干和管理人才,为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中油田得到规模开发,应用先进采油技术,原油产量大幅度增加,1997年突破百万吨。1998年和2005年经过两次重整组合,形成了我国第四大石油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2009年生产原油1121万吨,成为国内第五大油田。延长油田集团公司下设23个采油厂,共有员工62000多人,工作在绵延1900多平方公里的山峁沟壑一个个采油点上。

汽车沿着山路蜿蜒前进。车窗外,空山新雨,草木葱茏。透过绿色的山景,不时可以看到一架架桔红色的机器掩映在大山深处,像一架架巨大的天平,在马达的带动下时上时下一刻不停地工作着。汽车在路边一架机器前停了下来,陪同我们采风的青平川采油厂工会副主席高文德介绍道,这就是采油机,工人们称它为“磕头牛”,由马达、曲轴、采油臂、抽油杆、出油管、储油罐等组成,安装在已经打好的油井上。磕头牛连接着油井的抽油管,抽油管上端分支出的出油管伸向埋在井口的储油罐。在采油机一刻不停地工作下,通过马达带动曲轴,曲轴带动采油臂、抽油杆,从地壳深处岩石中把原油一点一滴抽出来,收集进储油罐后,通过泵油车把原油拉回采油厂,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回注地层。

面对磕头牛,我联想到多年前到粮站打菜油时使用的油枪,粮站职工通过上下提动油枪的抽油杆,从油桶中把菜油抽到大锅中,再用不同的提子打给购油的人。想必磕头牛的原理就像油枪一样。不同的是,油枪插在油桶中,通过人力提动抽油杆抽出盛装在油桶中的菜油;磕头牛插在地球上,通过机器带动抽油杆抽出地壳深处岩石中的石油。应我们的要求,高主席揭开储油罐的盖子,然而,我并没有看到想像中原油从油管中喷涌而出的场面,呈现在眼前的是,出油管像没有关紧的水龙头,随着磕头牛不停的上下运动,原油在滴滴答答地淋淌。

高主席见我十分困惑,介绍说:这在青平川采油厂还算出油量较好的油井,最差的井每天采油只有20多公斤。青平川采油厂共有职工1215人,各类油井4048口,这些油井包括生产井、注水井、关停井、报废井等。所辖油区地处延长油田矿脉的边缘,矿藏浅、油层薄、品相差,地质资源先天匮乏,生产规模一直徘徊在年产原油10万吨左右。经过20多年的开采,有的井已经无油可采,有的井失去开采价值,青平川采油厂采油量开始下降,2010年产油9.5万吨,今年预计为8.5万吨,属于降产油田。产油量下降产生了生产成本高、职工思想不稳定等一系列矛盾。针对产量下降问题,采油厂采取了注水补压,旧井挖潜改造,洗井疏通出油孔,推广科学采油、间隙采油等措施,降低成本,千方百计促进产量的提升。同时,加强人的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采油工作的劳动强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化解职工的情绪……从他的介绍中,我感受到了延长石油人为增加原油产量所付出的努力。

在大山深处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兰家河采区高家塌采油班。这个采油班地处延川县兰庄镇岔口村,除了自身居住的院落和院外几间破败不堪的房屋外,映入眼帘的便是高低起伏的山峦。在班部的墙壁上看到,高家塌采油班共有油井179口,其中生产井100口,关停井59口,报废井20口。日产原油11.4吨,平均单井日产80公斤。采油班郝班长告诉我们,采油班共有12名职工,工作在两个采油点上。班部所在的采油点有9名职工;另一个采油点在对面的山上,距班部15里地,由一对夫妻和一名男职工照看着4座山头上的45口油井。顺着郝班长手指的方向看去,荒山野岭,峰峦迭障,不见人烟,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伸向大山深出。

当问到最担心的是什么时,郝班长说:最怕下雨。遇到连阴雨天,山路泥泞,采油车上不了山,油井抽出的油收不回来,就会影响生产进度和任务的完成。
磕头牛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面对从地壳深处岩石中抽出的一滴滴原油,我暗自思衬,这些原油包含着大量的水分和杂质,需要经过提炼分解,剔除水分和杂质后才能成为成品油。日常生活中,一辆机动车每加一次油,需要一口这样的油井连续几天不间断地开采。正是在这些油井的支撑下,加快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了城市流动的节奏。
哥种的不是菜,种的是寂寞

为了解生产一线采油工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决定深入高家塌采油班对面山上的夫妻采油井去采风。由于上午刚下过雨,土路湿滑,汽车一开进去车轮便打起滑来。高主席从安全考虑,临时取消了行程。次日,天空放晴,天蓝山绿,高主席特意找了一辆丰田霸道越野车送我们上山。

车辆下了柏油公路,驶入通往夫妻采油井的土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啊?刚刚能容过一辆汽车通行的土路坑坑凹凹,高低不平,时而穿行在山谷,时而爬行在山梁。随着车辆的颠簸,我的心不由紧张地揪在一起。司机小李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向我们介绍道,油田上的大部分油井都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为了钻井采油,工人们披荆斩棘临时开出一条土路,成为原油的运输线和采油点职工生活补给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他让我们不要担心,说是泵油卡车的司机终年行驶在这样的山路,已经习以为常。
穿过一条条山涧,翻越一道道山梁,高家塌采油班夫妻采油点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几间十分简易的住所,一间是夫妻采油工的住所,另一间住着位男采油工。房屋的周围,开出的荒地上种着的蔬菜郁郁葱葱。采油点的负责人杨建伟此前已通过电话得知了我们到来的消息,特意在家里迎候。
这是位30出头典型的陕北汉子,浓眉大眼,皮肤黝黑。可能是与外界长期隔离的原因,打过招呼后,很少与我们搭话。为了完成采风任务,我们主动寻找话题,通过引导,他渐渐和我们拉起了家常——

这个夫妻采油点共有3名职工,照看着4座山头上的45口油井,每巡查一次往返行程20多公里。采油工不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独自行进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一丝不苟的对每一口油井进行巡查,避免机械发生故障,防止有人从储油罐中盗油以及盗窃磕头牛上的马达等设备,保障采油机正常工作,配合泵油车把采出的原油运走。遇到下雪或连阴雨天,泵油车上不了山,储油罐采满原油时,还要在井口旁挖一个大坑,铺上彩条布,把采出的原油中沉淀在储油罐下面的废水抽到坑里,拾尽上面漂浮的油苗,等到天晴路通后,配合泵油车把原油和废水分别运下山去,原油经过分解提炼成为成品油,废水经过处理回注地层。采油工不仅要保证每口井的原油产量,还要保证原油中的废水不流到地上污染周围的环境。他们没有正常的节假日,上班不分昼夜,休假轮流替换,即便是春节大年,也是分两班轮休,一班从腊月二十三休假到初一,另一班从初二休假到初八,采油工坚守在大山荒原,确保采油机安全运行。由于吃水和生活用品是通过泵油车补给,他们养成惜水如金的习惯,洗脸水用过后留着洗脚,洗完脚后再用于浇地,点滴都不浪费。工作环境艰苦倒也罢了,关键是常年吃住在采油点,荒山野岭不见人烟,一年四季很少下山,几乎与世隔绝,这样的寂寞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为了排遣寂寞,有的采油工在采油点周围开荒种菜,养猪养羊,打发孤寂的时光。采风中我们听到这样一件事:一次,油田的领导在深入一个山上的采油点慰问职工时,看到工人们开荒种植的蔬菜地里插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哥种的不是蔬菜,种的是寂寞”。

这不是虚构,是工作在黄土高坡荒山野岭上的延长石油工人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听着这个故事,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我不由鼻子发酸。

油田领导深受触动,为了充实职工的业余生活,鼓励职工在采油点周围开荒种地、养猪养羊;油田工会要求每个采油点必须配有电视机,设有职工图书室,有条件的地方要开通互联网……在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企业文化活动在油田蓬勃开展。油田公司针对员工文化素质普遍偏底的现状,在全油田开展了建设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活动。吴起采油厂配合这一活动,在职工中组织开展了日读万字,周写一文,月明一理活动。各采油厂相继成立了油脉文学社、村里人读书会、驿风文学社、长征文学社、路遥文学社等五个文学社团,成员大多来自生产一线,分别编辑出版了《油脉》、《驿风》、《油田通讯》、《青平川简讯》等文学、新闻刊物,通过石油职工手中的纸和笔,反映石油人的工作和生活。在我们采风过程,恰逢延长油田文学社团组织开展“相约乾坤湾”活动,来自千里油田不同工作岗位、各个油井,身上散发着油花芬芳的百余名石油草根文学爱好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在黄河蛇曲乾坤湾,开展文学采风,举办联谊活动,进行作品交流和探讨。同时,由青平川采油厂党委牵头,《青平川简讯》编辑部和路遥文学社编辑出版的职工文学作品集《岁月的风声》与读者见面。在青平川采油厂王林强厂长为这本书所作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职工文学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职工心灵素养,陶冶职工情操,凝聚团队精神,丰富精神生活方面缔造出新的精神能源和审美价值。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没有希望。生产和经济建设是企业的‘形’,而文化建设则是企业的‘神’,只有形神兼备,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延长油田对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油田的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载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点点滴滴渗透到每一个职工的心田。石油工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业余时间充实了,弥消了心灵的寂寞和空虚。

为了多采石油他顾不上家,每次都是婆姨来油田看望他
石油的开采过程包括钻井、压裂、采油等一系列流程。油井钻成后或挖掘旧井潜力时,为了提高产油量,要使用压裂设备对井下含油岩层进行压裂,填充砂子和压裂液,扩大井下出油面。为了解石油开采的详细情况,我们走访了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青平川采油厂井下大队副队长王涛。

王涛40出头年纪,中等身材,由于终年野外作业,岁月的风雨在他的脸上留下古铜色的印记。王涛1995年起在延川县石油开发总公司任压裂队队长,2006年任青平川采油厂井下大队副队长,从事压裂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称得上油田井下技术专家。地球是神秘的,石油钻采存在许多未知的科学领域,油井压裂过程随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王涛以身作则,既是副队长,又是战斗员,也是技术故障的处理者,每天深入压裂生产一线,随时发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压裂不同区块的不同层位过程,创造性的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遇到吸水严重的地层时,创造出一鼓作气施工法;遇到旧井上提新段压裂时,创造出快速启封施工法;遇到致密地层,创造出间隙启封、砂拉施工法;压裂中遇到压力已到极限岩层仍没有开裂,不能满足出油需要问题时,创造出循序渐进多次加压法,攻克了压力过大容易发生事故的技术难关……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油井压裂的一个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提升了压裂质量,为提高采油量奠定了基础。

压裂施工大都在不见人烟的荒山野岭,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工作没有规律,生活十分辛苦,中午常常是两个馒头一份咸菜外加白开水就是一顿午餐。作为副队长的王涛本可以只安排工作,具体施工由区队长和技术员负责就行了。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坚持与压裂队的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掌握每一口油井第一手资料,随时发现和解决压裂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用行动带动和感染职工。暴雨后为了修复水毁的道路,尽快恢复生产,王涛挽起裤腿,领着铲车在泥泞中修筑道路;压裂中遇到井口污水外溢,王涛抓起铁锨带头阻水,防止污染环境……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全队职工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创造了不菲的业绩,压裂队成为青平川采油厂的标杆队。

王涛一心扑在石油事业上,终年奋战在井场,很少有时间顾及远在延长县的家人和妻小。每当领导安排他回家探亲时,他总是一让再让,安排别的同事先休假。因此,队上的职工大都轮流回家探亲,惟独他由于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经常是婆姨来单位探亲。
压裂队的小韩告诉我们一件事,王队的婆姨很少给老公买衣服,原因是王队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关键时刻不管穿着新旧都带头往上冲,再好的衣服瞬间就沾满油污,说是新衣服穿在他的身上可惜了。去年,王队的婆姨从延长县来油田探亲途中,不幸车祸罹难,王队至今都不知道婆姨遇难的地方,这件事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王队没有因此而消沉,为了多出油,出好油,把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中,坚守在压裂生产一线,奋战在一口口油井旁。说到这里,小韩声音哽咽,眼睛发红……

工作中,王涛是油田的一员虎将。面对我们的采访,却不善言谈显得几分木讷。听说组织上几次让他担任井下大队队长,都被他婉言拒绝时,我们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王涛从身边的铁皮柜里端出厚厚一摞荣誉证书,说:“油田给我的荣誉已经很多了,工作咱不含糊,队长让别人干吧。”这些荣誉证书中,有青平川采油厂授予的生产标兵,有延长油田股份公司授予的先进个人、生产标兵,还有前不久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受此感染,采风组的文化艺术报总编陈若星拿出相机要为王涛拍照,说要刊登在报纸上。王涛连忙说:“等一等,让我穿上工作服”。说着,顺手从铁皮柜里取出印有石油标志的红色工装,穿戴整齐……王涛毫不做作的言行举止让我们分明感到,他深爱着石油事业,他的身心已经与延长油田和山山峁峁的每一口油井融为一体。

站在一架架采油机旁,面对空寂的山野和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延长石油人,几分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当我们乘坐车辆穿梭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时候,可曾知道有这样一群石油人,为了社会的发展,终日与大山为伍与油井为伴,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坚守在茫茫荒野?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当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时候,可曾想到有这样一群石油人,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了多产每一滴原油,远离家人妻小,与孤独为伍,与寂寞为伴,终年奋战在荒山野岭,巡查在井架之间?他们尽管满身尘埃满脸油污,但心灵是最纯洁的,正是有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加快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好看吗?

已有 人觉得挺不错!

下一篇
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延长油田采风系列—— 青平川即景